湖北高考作文:十堰邀约(湖北高考作文故事)

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出炉后,十堰晚报邀请了作家、高中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生活阅历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文章韵味也不同,请欣赏他们的作文吧!

故事最抚凡人心

■ 李兴艳

前几天深夜临睡前,收到一位朋友发的图片。一看是淄博“小饼、烤炉加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我笑问朋友:“呀!这么潇洒!去淄博了?”“哈哈!不是,就在郧阳!”“我们郧阳也有这个?”“是啊,我们郧阳这‘三件套’一点都不比淄博的差,味道美得很!”我躺下许久难以入睡,满脑子都是“小饼、烤炉加蘸料”。

淄博烧烤为什么能这么火?抓住年轻人、用活互联网、造势燃爆点……这些是关键。网上有各种分析和评论,甚至还有其他地方政府部门组织“淄博烧烤”专题调研组,赴淄博市学习经验。其实究其根源,“讲好故事”才是整个“淄博烧烤现象”的灵魂。

不同于作家的是,讲好淄博烧烤故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大学生以及淄博市政府和人民。他们一起合体扮演了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一步步地发现故事,挖掘故事,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地推进故事情节。

任何集体潮流的发生,本质上是一次社会情绪的共情。什么最能让人们产生共情?当然是故事。故事起源于2022年疫情期间,来自山东大学的1.2万名大学生被分到淄博市隔离。淄博不是例行公事地完成任务,而是为这些被隔离的学生敞开了热情的怀抱,每天提供丰富的饭菜和水果,临别前还特地为大学生们安排了一顿烧烤,并约定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后请他们再回来吃烧烤。这些举动不仅温暖了大学生们的肠胃,更温暖和虏获了这些青年一颗颗火热的心。

于是,故事开始了。今年3月初,“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迅速登上抖音同城热搜。如果故事就此结束,这最多就是一个政府对大学生关爱有加、大学生感恩回报的温暖而平凡的故事罢了。但是不,善于发现故事、懂得讲好故事的淄博市政府没有让故事就此停止,一通操作让国人脑洞大开,惊呼连连。他们开通“烧烤专列”,上车就送纪念大礼包,还送烧烤消费券,组织烧烤志愿者为游客服务,开放全市党政机关大院,免费为游客提供停车场和厕所……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故事还在继续。一位出租车师傅免费往返几十里退还一个姑娘丢在车上的手机,很多市民会自豪地说起自己今天又为淄博做了哪些事情,而且每个店铺都真诚待客,迄今没有听到宰客的新闻。此时,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已经不仅是那些山东大学的学生,也不仅是淄博市政府,还有淄博的全体市民。他们一起参与,共同演绎,成为“淄博烧烤”情绪的共谋者,故事的推进者、讲述者。这时的“淄博烧烤”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深远、回味悠长的宏大叙事。他们一起把“淄博烧烤的故事”讲给了自己,讲给了全国,讲给了世界,讲得热泪盈眶,讲得激情澎湃,讲得世界为之侧目和沸腾。

著名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他也曾在多个场合重申这句话。作家要会讲故事,品牌要会讲故事,旅游要会讲故事,城市要会讲故事。故事最抚凡人心,故事最是能共情。跳出“淄博烧烤的故事”,来看我们十堰,我们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中的人,也是制造故事、推进故事的人,同时也是讲故事的人。个人自强,家庭幸福,家乡繁荣,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才能共同讲好十堰故事、中国故事。

(作者为郧阳区作协主席)

凝聚青春力量 书写中国故事

■夏飞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翻开史册,在历史的褶皱中拨动心弦的亲情故事,或是撼动人心的热血故事,总能汲取在人世间行走的力量,从而变得从容淡定,跨过山水或泥泞,于淡然中获得最美的人生际遇。

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笔触细腻,在他的笔下,许多缱绻悱恻的亲情文字自然流淌,流传后世。对于年轻时的他来说,书房项脊轩是他追梦科场的一方轩窗,里面承载了无数的亲情故事。在这个逼仄狭小的空间,祖母深情的鼓励之语,母亲细腻的情感加持,婢女含泪的真情诉说,让他一步步成长为温润如玉的男子。情深不惧岁月长,当他用心用情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之后,后人也因此获得了温暖前行的力量。

不止是品悟亲情,古代典籍中也不乏忠君报国的故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陆游等爱国志士的担当。陆游曾无数次中原北望,面对暂时无法收归的失土,他发誓要扫除奸佞之臣,迎来清朗人间。这种信念使得他即便僵卧孤村,也依然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建立战功。

穿越时光隧道,寻觅人物神采。不难发现,如归有光、陆游等面目可亲的人物形象可谓比比皆是。烛之武放下年轻时不被重用的旧恨,毅然赶赴一场游说诸侯的凶险旅程,凭借逻辑严密的说辞退秦师,摇摇欲坠的郑国政权最终被其拯救;苏武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期间遭受匈奴人的威逼利诱,可谓进退维谷,但这位两鬓发白的老人最终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

揆诸当下,中国亦有拒绝高薪毅然回乡的“扶贫之花”黄文秀,以及艰苦奋斗如一叶扁舟逆流而上的残障创业者代表陆鸿。他们排除万难、不图回报,演绎了最动情、最质朴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就像一幅幅悠长动人的画卷,既勾勒出前辈们的足迹,也等待着吾辈青年以铁肩担道义,高擎理想的火炬,继往开来地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李大钊曾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当今的中国,已经走过沧桑,实现大国崛起。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中国天眼,茫茫宇宙的探索者;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先锋。无数动人的中国故事,正在被深情演绎着;无数微小的中国梦想,正在被坚持与定义。

海阔天高,鸢飞鱼跃。时代不断向前,历史永不停歇。吾辈青年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凝聚青春力量,共赴芳华之约,创造并书写崭新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郧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

发掘传统故事 溯源文化原乡

■作者:蔡宇轩 指导老师:郭莉

朱光潜曾泚笔:“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每一刻间的故事都是新鲜的”。一个个好的故事,或启迪心灵智慧,塑造个人品质;或展现民族形象,溯源文化原乡。

立兹时代,我辈青年更当聆听好的故事,讲述中国故事,在寻找文化原乡的同时,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奔涌而去。

聆听好的故事,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塑造个人品质。“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摊开历史卷轴,历代先贤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为我们待人接物提供行事准则。不必说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在上不骄,制节谨度;不必说许衡见梨不食,恪守自己的原则;更不必说匡衡凿壁借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且看昨年征兵工作,万名大学生投笔从戎;冬奥赛场上,健儿圆梦勇夺金牌。诸如此类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每一次聆听,心灵总会为之触动。我们愿意成为故事里的人,满而不溢,立身以德,朝乾夕惕,笃行不怠,以俟人格丰满。

讲述好的故事,善于表达,展现形象,传承民族精神。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而我却说:“我辈青年又何尝不能言?当今要讲好的故事,便是讲好中国故事。”犹记得,抗战时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勠力同心,抗击日本侵略军;难忘却,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凡此种种中国故事,无不彰显民族精神。而想要民族精神赓续发展,泽被后世,中国故事经久不息,口口相传,我辈青年便要肩负责任,以新时代青年的口吻和视角,记录中国故事,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大国担当。

汲取故事力量,修身养性,凝聚智慧。传统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底蕴根基,现代故事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揆诸当下,一个个正能量故事就是我们的镜子;面对庸俗的拜金主义,读一读诸葛亮淡泊明志的故事,会让我们宁静致远。

哲学家认为,内在的文化、意识,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发掘传统故事,溯源文化原乡,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为十堰市一中高二(2)班学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