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四家5A级景区,哪个最美?(宁夏四家5a级景区,哪个最美)

塞上江南,大美宁夏

如果说烟雨江南代表了婉约之美,那么塞北大漠则充满阳刚粗犷。在宁夏,这两种美被和谐地放到了一处,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造化,如此神奇!

这里像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盆景,高山、平原、黄河、沙漠、湿地、湖泊汇集于此,多元化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宁夏得天独厚的多元化经济发展;“两山一河”更养育了这方水土上的宁夏人。

贺兰山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正是它,阻挡了北方的风沙,使这里成为“塞上江南”。在有史可考的两万五千年中,山脚下发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的豪情壮志,至今仍为人所传诵!

南部的六盘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历史上多位皇帝来此巡视,其巨大的生态功能更是滋润了贫瘠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发源于此山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流向干旱的固原、吴忠等地,成为这方土地上人们的重要水资源。

弯弯曲曲的黄河,斜贯宁夏的西北部。于是,这片为黄土、沙漠包围的地区有了湖泊和湿地,在这个草原和荒漠、干旱与半干旱交汇过渡之地,也出现了生机盎然的绿洲。它们就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截止发稿时,宁夏的四家5A级景区。你觉的哪个是最值得一看的呢?评论区告诉我吧!

宁夏四家5A级景区,哪个最美?(宁夏四家5a级景区,哪个最美)

(沙湖)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评定年份:2007)

在宁夏石嘴山市与银川市之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一半是沙,一半是湖,名字就叫沙湖。湖中长满芦苇,置身其中,会有身在江南水乡的错觉。芦苇荡的尽头就是沙丘,这里有您能想到的所有关于沙漠的奇景。假如沙湖是一张画布,沙漠、芦苇和湖水就是安静置于这画布中的最美搭配。

山清水秀,江南常有,而沙拥翠湖,你可曾见过?湖光山色,只不过是一处寻常之姿,而湖光沙色,却具独特的另类美。沙湖,就是这种别具风情的地方。看沙水共长天一色,看候鸟从芦苇中振翅高飞,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一方离奇美丽之地。

最佳旅游季:5月-9月

特色关键词:沙、湖

最适合人群:欣赏自然美景的人群

(沙湖)

在银川西北56千米处,便是腾格里沙漠。所谓“腾格里”是蒙古语,意为永恒的最高神,也谓“长生天”。这表现出蒙古人对大沙漠的某种敬畏之感。在大自然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腾格里的沙,完全不同于海沙的粗颗大粒,它是那么细腻并且柔软,大片的沙漠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像金丝绸缎一样。

沙海的南面,是一大片绿色湿地和水域,其间遍生芦苇,有沙鸥、野鸭等水鸟在此栖息。金色的沙漠,被蓝蓝的湖光水色映衬着。湖润金沙,沙抱翠湖,湖水如海,柔沙似绸,天水一色。因其与沙漠为邻,“沙湖”之名由此得来。

(沙湖)

沙湖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西南,银川平原的中北部,西依贺兰山,东濒黄河,总体地势由南向北,自贺兰山东麓向河谷平原倾斜。其前身是前进农场南部的蝶形洼地,以前人称“红渠洼”,是由黄河古河道洼地经过风蚀后,由地下水溢出并汇集,再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的补给形成的。

1958年以前因为连续几年特大降水,有了较多的积水。此后,农场大面积种植水稻,地下水位逐年抬高,秋季又多发山洪,沟水大量涌入洼地,逐年形成了面积近1万亩的湖。因为湖中有鱼,人们习惯叫“渔湖”,湖的南面有高高耸立的沙山,连绵起伏,湖水、沙山相依,天然成趣,构成了一幅北方与南国的景象。因湖泊形状似元宝,当地群众叫它“元宝湖”。

(沙湖)

沙湖是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综合体。总面积达8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2平方千米,沙漠面积12.7平方千米。湖水的岸边就是沙漠,因此沙湖就是沙和湖的自然生态结合。确切地说,沙湖的沙来自贺兰山西部的腾格里大沙漠。

千万年来,狂风漫卷着黄沙越过贺兰山后,并不仅仅垂青于沙湖,在黄河西岸广袤的银川平原上也留下了浩瀚无垠的大漠风光。今天人们之所以见不到往昔那雄浑壮观的景象,是因为自秦汉以来,历代先民们逐步将大片沙漠屯垦改造成了万顷良田。

(沙湖)

所以现如今黄河西岸再也见不到曾经的大漠景观,只能从沙湖旁边那几座仅存的大沙梁去寻索往日的大漠孤烟。沙漠广袤地分布在沙湖的南侧,人站在沙梁上极目四望,大有苍凉壮丽之景象。

沙湖的沙与海边的沙是完全不同的,海沙粗颗大粒,而沙湖的沙却细如家用食盐。如果起了风,沙漠里的沙子无孔不入,覆盖耕地,吞噬绿洲。在阳光照耀下,巨大的沙丘像金黄的绸缎,映着蓝天碧水,当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沙湖)

作为宁夏最大的半咸水湖泊,沙湖的外形受洼地形状的控制,呈不规则状,湖深多为2~3米。由于湖泊周围地下水位较高,故土壤盐渍化和浅育化较重。湖的外围有大片湿地沼泽,水生植物以芦苇、菖蒲为主,覆盖率可达70%以上,这使得许多鸟类来到此地生息繁衍。

沙湖的水主要来源于黄河下渗形成的地下水、灌溉退水以及山洪三部分。据史料记载,沙湖曾是贺兰山的溢洪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沙湖景区及其周边地带皆属于地下水停滞带,径流不畅,地下水几乎无法通过径流排泄,沙湖就成为地下水排泄的重要通道。

(沙湖)

当地下水补给湖泊之后,强烈的地面、水面蒸发使得地下水在垂直方向上排泄。这对于调节地下水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沙湖地势低洼,使它可以在汛期接纳周围因排水不畅而产生的大量农田灌溉退水。

一些渠道渗漏水也是沙湖的补给来源,甚至还接纳部分洪水等。沙湖及其周围的沼泽地可视为一偌大的“滞洪区”,每当山洪到来时,可以拦截洪水,起到滞洪蓄洪的作用,可缓解或减少洪水对下游村镇和农田的危害。总之,灌排调储是沙湖在银北地区能起到的利好作用之一。

(沙湖)

对于宁夏人来说,沙湖更大的作用还是促进了旅游经济。因为这里既有沙漠,又有大片平湖,湖光沙色,候鸟成群,芦丛如画,风光旖旎。

民间曾有一个关于沙湖的传说,说的是有一个名叫贺兰的蒙古女子,美丽且能文善骑射。一日,贺兰慕天山原始岩画之名而踏寻之,途中邂逅党项族男青年漠汉。漠汉高大英俊,文武双全,性格豪爽。两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私订终身。

(沙湖)

一年后,双方都传来消息,成吉思汗欲纳贺兰为妾,西夏皇帝也欲定漠汉为驸马。俩人誓死不从,决定私奔。在一个月圆之夜,贺兰骑一青色骏马到初恋地与漠汉相会,双双吃下仙药,女即化作泉湖,男即化作沙漠,相依相偎,永不分离。贺兰的贴身丫鬟也化作了芦苇。从而形成了沙湖独特的地貌。而贺兰骑的那匹马也化作了贺兰山(“贺兰”为蒙古语,乃青色的骏马之意),现在那匹马的马鞍在山顶上还清晰可见。

后人为纪念这个爱情传奇,把这段天山改名为贺兰山。多年后,成吉思汗“冲冠一怒为红颜”,发兵西夏,刀血屠城,从此党项族从历史上消亡,只留下了残美壮烈的王陵和风光旖旎、独具特色的沙湖。

(沙坡头)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评定年份:2007)

沙坡头旅游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区西16公里,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即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

泛洲沙海,一望无际,寂寥而苍凉,西风卷起漫漫黄沙,催促着它像水一样地流动,瀚海之波涛,在金色阳光下闪耀粼粼金光,与它为伴的只有亘古不变的天空。人只有到了沙漠,才能明白水的珍贵,而腾格里沙漠,却因为有了黄河的扼制,造就出一片奇迹之地——沙坡头。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滑沙、索道、水车、羊皮筏子

最适合人群:喜欢与沙漠亲密接触的人群

(沙坡头)

中国第四大沙漠在这里与黄河碰撞亲吻,交融交汇,浩瀚腾格里沙漠绵延黄河之阳,巍巍香岩山横亘黄河之阴,一水中分,在这里绘就了一副天然“太极图”。这里是宁、蒙、甘三省的交接点,黄河第一入川口,是欧亚大通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黄河与沙漠、沙漠与绿洲、人类与自然恒古千年和谐相处的绝版美景使中卫“沙坡头”驰名中外,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羊皮筏子河落日圆”千古佳句;美国地理杂志称之为“世界奇观”。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沙坡鸣钟”;有总长82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世界第一条成功横穿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还有黄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可以骑骆驼遨游沙海,徒步或自驾穿越腾格里沙漠到达沙漠中的伊甸园—通湖草原,体验挑战生命禁区的快意感觉;乘坐沙海冲浪车,咫尺之间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

(沙坡头)

“腾格里”大沙漠,南北宽160多千米,东西长240多千米,总面积4.3万平方千米,一望无际,沙山连绵起伏,沙粒很细,颜色金黄,景色壮观,人伫立其中,真有天一样大的感觉。难怪蒙古族人会对这片沙漠产生敬畏,称其为“腾格里”。

沙漠本身是会流动的,它不断地将周围的一切事物吞噬。在宁夏中卫市城西20千米处,当腾格里滚滚的黄沙从西、北方向汹涌扑向东南时,却被一条黄河扼制,在此地它华丽地一转身,画出一个“S”形的模样,使腾格里的黄沙不得越河前行,只得在河前隆起一座百米多高的大沙山,也因此造就出一个神奇的地方——沙坡头。

(沙坡头)

沙坡头名声显赫古已有之。在历史上,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美名,叫“鸣沙山”。《读史方舆纪要》摘引元代史志记载说:“自兰州而东,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正东行至宁夏路。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南黄河也。”这里所说的“鸣沙山”,即今之沙坡头。

恰如这个名字,沙坡头正好是腾格里沙漠东南部的“头”,位于腾格里大沙漠的东南边缘与黄河交会的地方,隶属中卫市的沙坡头区。沙坡头还有一个名字,叫“沙关暗门”,见于中卫古县志记载。在古时候,沙坡头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要塞,也是古代军事咽喉要道。因其靠沙临河,十分险峻,一般人和马不易通过,必须经沙坡头至长流水沟方可抵达河西走廊。因为沙漠中并无明显的道路,也许古时还另有一条要道的缘故,沙坡头又被称为“沙关暗门”。

(沙坡头)

作为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面积1.3万余公顷,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站在沙坡头极目眺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南面是郁郁葱葱的绿洲,干与湿、黄与绿,就这么界限分明地结合在一起了。看北面,绵绵不绝的是沙,滔滔不绝的仍是沙,沙子细腻而柔软,没有一丝尘土,纯净地在阳光下泛着黄金一般的光亮,沙丘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

一道道被风吹成的流线型山脊轮廓明显,湛蓝的天空下,峰脊如刀,浩瀚、苍凉、雄浑。传说,唐代诗人王维奉旨安慰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经宁夏中卫沙坡头,面对大漠、黄河壮美的景色,禁不住激情澎湃。

(沙坡头)

夏秋两季是观赏沙坡头风景最好的季节,这个时节少风,游人可免去风沙之苦。这时,如果置身于沙坡头,你会发现,沙漠其实是个静谧到极致的地方。空气是清凉的,没有一丝风,天地间只有蓝天、流云和一望无际的黄沙。

如果你骑着骆驼行走在沙梁上,你会发现沙漠真的很神奇,在沙梁的这边呈水波纹,那边却如刀削了般一平到底,太阳照着黄沙,驼铃声悠悠回响,使人恍然间仿若回到几千年前的漫漫古道。

(沙坡头)

那时的旅人,是否也是在这里骑着骆驼,走在接通西域与中原的丝绸之路上?同一轮明月千万年映照着这片沙漠瀚海,即使征途遥远,凶险不可预知,仍然挡不住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这一片历经了汉月唐风的沙漠,也见证了古战场的厮杀,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如今也在默默地见证着现代人行进的脚步。

在沙坡头东北的茫茫大漠里,有一道长城背脊裸露在沙海里,如巨龙一样蜿蜒东去,苍凉雄浑,耐人寻味。经学者考证,该长城属于汉长城。当初修筑它时,这里是平原和草原的交界处,人们以农耕和畜牧业为生,主要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

(滑沙)

后来随着土地的沙漠化,滚滚黄沙由西北汹涌压来,城墙也起到了挡沙墙的作用。至明代,又在汉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复。再后来,滚滚黄沙越过长城背脊,入侵关内,只留下了城脊向人证明着历史的沧桑。因此,以前人们一致认为这里是明长城,而长城研究者又惊呼在西北丢失了一段汉长城。如今,这个谜题总算被解开,而沙漠长城也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沙坡头的南面,是滔滔不绝的黄河,水给这块地方带来了无限生机。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有了绿洲,它与北面黄色的大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在沙坡头与黄河之间,有一处百余亩大小的河湾园林。园林里生长着无数花草和枣、杏、桃、梨等各种果树,郁郁葱葱,滴翠流红。

(羊皮筏子)

人们奇怪的是,虽然背靠几百米高的沙丘,且扇形的大沙丘从西、北、东包围着这片园子,但它从未被滚滚沙流覆压。为什么呢?原来,这片园林之所以能在大沙漠中生存下来,其实是大自然的恩赐。尽管在它的西、北、东坡都被大沙山包围,而低洼的地势,使其成为一块盆地,其间有自然淌出的十几眼泉水。

有了水就保证了生命延续所需,加之其南面是滚滚东流的黄河,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从各个方向来的季风都会与黄河边的冷湿空气相遇,在小盆地内形成旋风,并被冷空气逼返着向北刮去。所以,滑下的沙子反而全被旋风刮到沙坡顶部,保证了盆地的存在。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评定年份:2011)

镇北堡西部影城地处雄浑的贺兰山东麓,是一处服务优良的集旅游观光、娱乐、餐饮、住宿、购物、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型旅游景区,故有“宁夏之旅,必游影城”的赞誉。历经数百年沧桑,虽是断壁残垣,却也雄浑古朴,经有识之士开发,已成为西部著名景观,同时也还是影视摄制场景基地。

碧水青山,精致的古刹,固然是美的,而荒凉的古堡,粗犷苍凉,又是另一种美。在西部漫漫风沙之中,两座被遗弃的明清古堡,虽没有秦都唐宫那样气派壮观的废墟遗址,却会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因为一个人的慧眼,而闪烁出耀眼的火花。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最佳旅游季:5月-10月

特色关键词:电影拍摄地

最适合人群:喜欢电影的人群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宁夏在历史上是边防重地,历朝历代皆为防止外族入侵,在沿宁夏贺兰山一带的各个沟口处,多设有关隘,筑堡用于屯兵,其中尤以明、清时期为众。在位于银川西郊35千米处一片空旷荒野上,有两座古代城堡巍然屹立。作为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银川城)而设置的驻军要塞,它们因此得名“镇北堡”。

如今,镇北堡早已失去边防的重要性,成为明清时代的边防遗迹,贺兰山东麓风景的旅游景观。当地群众将两座城堡分称之“老堡”和“新堡”。据方志记载,老堡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新堡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乾隆三年(1738),银川大地震的时候,老堡坍塌严重,完全修复工程量很大,于是在离原址不远的地方,按照太极的轮廓建立了另外一座城堡,命名为“清城”,也即新堡,原址称为“明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两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东,紧邻沿山公路东侧的老堡已被风蚀殆尽,仅存残墙断垣,形制尚存。向北穿过城中黄土路,是老堡瓮城遗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清城城池较完整,墙体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0余米。

城墙上斑驳的印迹都是风沙的杰作。从镇北堡往北远望,远处的贺兰山像一尊躺着的佛像。大西北就是这样,有历史,有故事,苍凉,残旧,衰而不败。荒凉的景致,表现出大西北特有的神秘韵味。历经数百年沧桑之后,镇北堡也因为一个文化人的慧眼独具,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1992年,在中国掀起的创办第三产业的热潮中,时任宁夏文联主席的张贤亮想到了利用镇北堡来做影视城的想法,将其在银幕上的审美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介绍给影视界和投资开发旅游景区。一时间,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一片荒凉,两座废墟,无水、无电、无路,只有几十家破旧羊圈的基础上,以极少的资金投入,很快成长为中国西部最具规模的影视城及旅游胜地。

从此,许多影视导演、明星,因为镇北堡衰而不败的雄浑气势和黄土地的特殊魅力的吸引而来。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它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始,包括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位置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老人与狗》、《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绝地苍狼》等影视剧作,均获得过国际国内大奖和好评。正是从这几部电影开始,中国电影才真正走向世界市场。因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被誉为“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摇篮。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昔日凋败衰落的古堡,因为成了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当你漫步在这些影视场景之中,流连于真假难分的道具中时,仿佛来到了梦幻般的电影世界,令你神往惊奇,耳目一新。

在这里,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电影桥段,那些熟悉的场景,你都可以看到。这些场景,代表着电影艺术家的思想结晶,是影视艺术的立体展示,也是影视文化的集中表现。行走其中,流连于真假难分的道具之间,仿佛穿越梦幻般的电影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且自然,给人一种苍凉的大漠爱情,大漠江湖。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镇北堡西部影城最深的记忆可能是《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和夕阳武士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至尊宝远去的背影,夕阳武士说:“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很多人都被这个场景深深的打动着,于是有了想要去那座城门楼看一看的想法。到镇北堡西部影城感受至尊宝与紫霞仙子那“至死不渝”爱情。

如今这里规模更加宏大,楼宇也日益增多,众多一流大片中万马奔腾的浩瀚之景也都在此短暂驻留。喝过了高粱酒,吹过了苍劲风,躺在漫无边际的戈壁黄沙上,和朴实的自然来一个穿越历史的拥抱。或者一身兵戎铠甲,坐镇城门之上,让你一圆万人之上的美梦。在这座超大型的影视乐园,游人尽情地享受西部的苍茫和浩瀚,还有那份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电影情怀。

(水洞沟)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评定年份:2015)

水洞沟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横山村北侧。景区中的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水洞沟地区又是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的保存最为完整的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这里还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

时间能埋没一切,也能彰显一切,当远古遗迹在某种机缘巧合下重新展露在世人眼前时,一段新的人类史话就此写就。宁夏水洞沟遗址就是这样从远古穿越到了现在。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并充满魅力的地方。

最佳旅游季:4月-11月

特色关键词:历史遗迹

最适合人群:喜欢研究历史的人群

(水洞沟)

在荒凉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举目所及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雅丹地貌。在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后,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那些险峻的土丘、纵横的沟壑,令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感。

这里是宁夏银川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属鄂尔多斯地台西南缘断皱中段,灵盐台地与银川地堑之间的接合部位。在东距银川市28千米,西距黄河18千米的地方,而灵武市临河镇的水洞沟村就位于这里。就在这个大部分为黄沙覆盖、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之地,在机缘巧合之下,出现了人类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

(水洞沟)

1919年,一位名叫肯特的比利时人途经这里,他无意中发现,在一处断崖上有数万年前的披毛犀牛的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石片。4年之后,又有两位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来到此地进行地质调查。数年之后,他们共同发表了《中国的旧石器》的学术论文。自此,“中国没有旧石器文化”的论断终于成了历史。曾经默默无名的水洞沟从此成为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之一。

自水洞沟村有了考古发现之后,这片荒凉的地方逐渐成为中西考古学家们不断光顾的地方。1960年,中苏考古学家在水洞沟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挖掘。3年后,享有世界声望的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和贾兰坡先生又亲自主持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80年,宁夏博物馆和地质部门再度联合组成挖掘队,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新的发掘研究工作。2004年的第五次发掘,可称为宁夏考古最重要的“大事件”。有专家称这次发掘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文艺复兴”。

(水洞沟)

水洞沟除了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外,它还是一处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的大观园。在位于水洞沟东南台地以北的地方,即是东西延亘的明代长城,长城以外便是荒凉的毛乌素沙漠的西南边缘。在水洞沟内,明长城、藏兵洞、边沟、大峡谷、红山堡、瓮城等共同构成了明代位于此地的军事立体防御体系。其中,以明长城和藏兵洞最为著名。

明代在主政的200多年时间里,为了防止鞑靼和瓦刺贵族的南侵,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又修筑山海关等处长城。

(水洞沟)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12700余里,在宁夏境内分布为北长城、西长城、东长城,水洞沟段长城属于东长城。在筑长城时,工匠们就地取材,多用黄土10至14厘米夯层,其夯筑时可以沿清水河而筑,更为取水方便,其靠近黄河处,即就近取用河水,黄河水本为紫铜色,长城及其他设施筑成后,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

“紫塞”蜿蜒于岗峦层叠和山涧沟壑之中,似巨龙起伏,蔚为壮观。长城上每隔100~200米,就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体,这是古代军事建筑上用于防守和攻击的一大特点。当敌人兵临城下发动攻城时,守城将士既可以从台上突出的垛口居高临下地侧翼射击,控制架梯攻城,又可指挥城头上的守军迎击攻城之敌。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

(明长城遗址)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一段长约4千米的大峡谷,这本是自然的“杰作”,但在明代,这恰好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在峡谷边的悬崖上有一个个黑洞,著名的“藏兵洞”就在这里。

一个个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有如迷宫。明代的红山堡守军正是借助藏兵洞,可以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即使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

(藏兵洞)

由于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多年来即便暴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2008年秋冬,人们在红山堡又发现了一段200多米长的洞道,其洞口和藏兵洞相连。据当地老百姓口传资料,在红山堡,进入藏兵洞的洞口有三个,现在发现的可能是第二个洞口,而已经发掘的一个出入洞道只有0.78米宽,仅可容一人通过。其机关之严密由此可见一斑。

据史书记载,明代鞑靼、瓦剌贵族多次由灵州至盐州间拆墙南下,掳掠灵州、宁夏(今银川)等,而后退回北方,但他们都不从红山堡攻入。这可能跟藏兵洞等立体防御工事在军事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关。在我国所有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一处,它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水洞沟)

水洞沟旅游区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密为一体的旅游区。景区景点众多,由南向北,分别有黄土.漏斗、红山堡、庙中尸骨、宁城长城博物馆、藏兵洞、摔碗酒、红山堡互市、大峡谷、鸵鸟乐园、红柳滩、鳄鱼馆、沙枣湾、索道、红山湖、梦回四万年、鸵鸟园、遗址碑、张三小店、水洞沟遗址博物院、魔鬼城、二号遗址、远古家园、芦花谷、步步高台阶、山神庙遗址、一号遗址、石鼓旗座及石刻、明长城遗址、蒙古野性草原等景点。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博物馆内分地上环廊展示和下沉介入式动感体验两大部分,环廊由序厅、人类演化史、中国旧石器、水洞沟文化、结束语五个板块组成。博物馆摒弃了传统展馆的展示形式,以大型雕塑、超大型半景画、幻影成像、实景、文物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等技术,再现了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和灾难骤起被迫迁徙的活动场景,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先河,是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博物馆内珍贵展品主要有披毛犀化石、普氏野马头骨化石、鸵鸟蛋皮环状装饰品化石、骨针、刮削器、勒瓦娄哇石核等。

(红山堡)

水洞沟藏兵洞,在水洞沟通往红山堡幽深莫测的大峡谷中,保存着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它依托雄伟的长城、险峻的崖壁、神秘的古城堡而更显神奇。水洞沟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有如迷宫。在挖掘清理出来的近千米洞道里,辟有20多间土室,其中有小型粮仓、水井、厨灶、兵器库、火药库及陷阱、暗器孔道及指向大峡谷的炮台等军事防御设施。土室内墙壁上有小龛,置有破碎陶器,似为油灯之属。在地面上还可以找到明代兵器的残件、钱币、瓷器碎片等。当地文物部门已清理的“藏兵洞”约长3000多米,占藏兵洞道总长度的七分之一,有关考古研究仍在进行中。

红山堡,位于水洞沟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此命名为“红山”后讹传为“横山”,“红山堡”旧时也曾叫“横山堡”。红山堡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据当地史志记载:“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为正方形,边长均为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它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

结束语

山与水,荒漠与湿地,多元的自然条件,塑造了宁夏独特的个性之美。当辽阔荒凉的腾格里沙漠兀地和一大片碧水相依偎时,你会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塞上江南”,那是一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相结合的奇异之美。

自然之力能令沧海变桑田,而人,因其智识作为自然万物之灵界最高者,不仅可以创造一些东西,更可以改变自然界。这就是人文之力与自然之力相辉映的表征。当贺兰山高高耸立在大西北,远古智人类才步入了自己的童年期。

他们手中的石头能做任何事情,出于精神上的需要,还用来刻画他们的生活印记,于是,在贺兰山如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有了大片大片的岩画。这样的画作,历经岁月的洗磨保存了下来。

在灵盐台地与银川地堑之间的接合部,存在了两万多年的水洞沟揭开了古人类生存的秘密,那些精致的铁制武器,有棱有角地述说着远古人的历史。而那些戈壁上矗立着的巨大的黄土包,则像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向人们述说着西夏王朝的苍凉故事,它那曾经灿烂的文明、曾经强大的国力,如今都一去不复返了。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