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之旅(六)(秘鲁是哪个洲的国家)

9月23日利马24小时印象:浮光掠影

我们的航班于清晨抵达利马,走出机场的时候,也正是整个城市从沉睡中醒来的时刻,行人寥寥、车流稀疏,很顺利就从机场抵达了酒店。我对利马的第一印象,便来自于这一路所见——穿过几个街区,陡然下坡驶入沿海而建的泛美高速公路(Pan American Highway),然后再次拐上悬崖。

秘鲁之旅(六)(秘鲁是哪个洲的国家)

利马

利马

Fun fact:我们通常所说的利马国际机场,其实并不在利马(Lima),而是在独立于利马的行政区划卡亚俄(Callao)。秘鲁的一级行政区划叫大区(Region),一共24个,外加两个“直辖省”:首都所在的利马省(Lima Province)和卡亚俄宪法省(Constitutional Province of Callao)。大区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省(Province)和区(District)。

而Callao和Lima,又共同组成了利马都市圈( Lima metropolitan area,好比我们的长三角都市圈),它是美洲第七大都市圈,世界排名也能挤进Top30。

【无尽的阴郁】

我们仅在利马逗留了短短24小时,浮光掠影。随着利马一起醒来的,还有我解锁新世界的兴奋神经。出发前的预设,是机场附近的街区治安较差,然而事实上,两次接送机,司机都没有像传说中那样,提醒我们把随身双肩包放到座位下外面看不见的地方,而路边行走的当地人,也看不出有何异样。也许是我们把利马的治安想象得太差了吧,但保持警惕总是没错的。

利马

不知为何,利马街头总给我一种“讳莫如深”的感觉。从机场所在的Callao,到高大上的Miraflores和Barranco,再到中产阶级聚居的Pueblo Libre,街巷两旁的建筑都是高墙环绕、大门常闭,偶尔见到个别杂货店,门面也是暗暗的,小小的。可能,这才是利马治安不好的体现?

利马

9月下旬,已是初春,但利马依旧终日阴郁。利马的气候非常特殊,位于热带却不受阳光眷顾;靠近海洋却终年无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太平洋东岸从智利南端延伸至秘鲁北部,由南极向赤道方向流动的秘鲁寒流(又称洪堡德寒流,Humboldt Current)。

在秘鲁寒流、沿岸上升流(coastal upwelling)、南太平洋反气旋(South Pacific anticyclone)的共同作用下,利马上空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因此利马也被称为“无雨之都”,仅次于埃及开罗。炎夏(通常从1月到3月),清晨的薄雾很快会被阳光驱散;而冬季(往往从6月至9月),厚厚的低空云层徘徊半个月不散也不稀罕。所以,要看到日落太平洋的盛景,只有在夏天才能实现了。

利马

Fun fact:在出门必带伞的伦敦,每年总日照时长达1653小时,而不知雨伞为何物的利马,每年总日照时长却只有1284小时。(来源:Wikipedia Lima词条)

通常热带海面水温会达到25°,而利马近岸的平均水温却只有17°~19℃,可以说是相当低了,但周日一大早,就陆陆续续有人开着车、架着冲浪板,下海撒欢了。下午我们又经过海边,更是热闹了,海里有密密麻麻的浪里白条,天上时不时飞过坐着滑翔伞开启上帝视角的人,还有Larcomar购物中心里座无虚席的餐厅。也就是在这时,我才算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青春和活力。

利马

(很多人提到Larcomar购物中心,会说它是座从平地往下造的建筑,其实最形象的比喻,不就是重庆的洪崖洞嘛!)

【失败的西语交流尝试】

像所有热情好客的都市一样,利马也有话痨的司机。在西语国家,若非专门从事旅游业,英语的普及度并不高,而我们从酒店打车(酒店礼宾帮忙用本地叫车软件叫到的网约车)到Larco博物馆就遇到了这么一位。

Q:¿ Primera vez aquí ? (第一次来吗?)

A :Sí. (是的)

Q:¿ Hablas español ? (你会说西班牙语吗?)

A:Un poco. (会一点点。)

Q:Ah! ¿ ¡!#$%/&* ceviche #$%/&* ?

A: ¿ Ceviche ? Sí, sí, yo sé! (此时我已经有点懵逼了,猜测他大概是问我知不知道ceviche吧,于是我回答,ceviche?我知道的!)

注:Ceviche是秘鲁代表菜,用柠檬/莱姆汁加上洋葱、大蒜、辣椒等快速腌制生鱼片后直接食用。

Q:¿ ¡!#$%/&* ceviche #$%/&* ?

A:??? Lo siento, no entiendo… (好了坦白交代,抱歉我听不懂…)

Q:¿ Hablas qué idioma ? (你会哪种语言?)

说着他就掏出了手机,打开一个翻译APP,让我选择,于是我点了中文……只听他对着手机一顿猛说,然后把屏幕上翻译出来的内容给我看。虽然有点不通顺吧,但我好歹看明白了,他是推荐我一定要去尝尝ceviche!于是我回答:“Sí, sí, pero no para hoy. ”(是的,不过不是今天。)“Ah!”,看来他听懂了。

他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不错,便一发不可收,对着手机滔滔不绝起来,给我们推荐了晚上的灯光喷泉秀、利马老城区之类之类的地方。而我和G先生此时却在嘀咕:他不会是想要让我们包他的车吧?事实证明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只是单纯地尽地主之谊。

下车前(如果翻译APP没有在关键语义上犯错的话),他又告诉我们,不要在街头直接打出租车,最好用Uber叫车。事实再次证明,他的建议是诚恳的,此乃后话。

至此,本次旅行我唯一一次练习西班牙语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自作聪明,自食其果】

没过几个小时,刚才那位司机朋友给我们的忠告,就应验了。在Larcomar购物中心门口的出租车扬招站,排着一溜儿黄色车身,装有Taxi顶灯的出租车。我知道利马有黑车,但我看这阵势,好像还挺正规的样子,既然有现成的出租车,就省的再Uber叫车、等车了吧。

于是走上前,等候多时的出租车司机便来勾搭了,我这才发现这里出租车都不打表(确切地说车上就没有计价器),只能商定一个价格。我当时隐隐觉得他报的价高了,但又不确定,为免纠缠,便同意了。结果大概开了不到5分钟,就到酒店了……只能认栽。

所以,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用Uber,还是得用Uber啊!

朝圣“世界50佳餐厅”

就在十几年前,秘鲁的首都利马还只是国际游客奔赴库斯科和马丘比丘的中转站,很少有人会专程在此盘旋。如今,利马则以一种独特的切入,另辟蹊径跻身秘鲁旅行N大“must do”之一,它,就是美食。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如今每年有约75,000人专程为美食来到利马,其餐厅营收更是贡献了秘鲁GDP的3%。

(来源:Cooking up a business cluster,Feb 22nd 2014. 网址
https://www.economist.com/node/21596956/print)

和我一起学习西班牙语的俄罗斯姑娘,去墨西哥旅行,回来说在墨西哥最好吃的,是秘鲁餐厅。看来秘鲁菜在拉丁美洲,已经拥有了相当的江湖地位。不仅如此,秘鲁美食近年来更是成了一股国际风潮,你可以不去历史城区看教堂,但如果你没有在利马街头寻访过一顿美食,那就不算到过利马。自2011年开始,利马的餐厅频登世界50佳餐厅榜单,Central和Maido近几年更是连续保持在Top10之列。

(截图:Wikipedia Lima 词条)

利马能戴上“美洲美食之都”的桂冠,自有其底气。首先,整个秘鲁地形和气候复杂,从0米到6768米的海拔落差,从雨林到沙漠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带来了极度丰富的物产,秘鲁人颇以培育出3000多种土豆为傲。

其次,秘鲁沿海水平方向的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将大量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最终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秘鲁沿海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其海洋渔获甚至占到全球总量的18%-20%。(来源:Wikipedia Humboldt Current 词条)。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使秘鲁饮食登上国际舞台的先天优势,那么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就是对秘鲁美食的后天改造。16世纪西班牙人和他们带去的黑奴,大大改造了当地的饮食结构,这次融合,诞生了被明星厨师Acurio称为Creole的料理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移民的到来,又给秘鲁饮食加入了新的烹饪方式,如今Nikkei(日本-秘鲁融合菜)和Chifa(中国-秘鲁融合菜)也是在秘鲁非常主流和受欢迎的菜系。

新一代的秘鲁大厨,潜心探索先锋的美食理念和技法,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精进。秘鲁美食之所以能够赢得世界的关注,这其中有行业的自觉、有市场的驱动、有政府的支持、当然也少不了资本的推动。2009年拍摄的纪录片《De Ollas y Sueños》(梦的料理),是全景式了解秘鲁美食的捷径。导演Ernesto Caballos想探讨的也许是一个充满差异、积重难反的国家,能否在每个人对美食的理解中寻求到一种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共性,而我在其中看到的,则是一众风华正茂的餐饮从业者,想要征服天下的雄心。这样的气概,完全不同于日本匠人身上淡泊明志的风骨,这样的气概,或许不光是因为对美食的追求,更是想要通过双手改变命运、寻求国际认同的心理需求。

身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来到秘鲁,我当然不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朝圣机会。然而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卦:我不该把星期天留给利马……作为一个80%以上的居民都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国家,星期日是“主日”,是要上教堂礼拜的,是要休息的!本来我想得好好的,提前2个月登陆Central官网预约,结果进去一看傻眼了,人家周日不营业,这下计划全乱,要临时选一个称心的、周日又营业的Fine dining餐厅,谈何容易!Astrid y Gastón,风评一般;Maido是日本-秘鲁融合菜,我又觉得不够“秘鲁”……纠结了半天,灵机一动不如让酒店给我推荐几个吧。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