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与街:七里山塘(木渎七里山塘街)

我们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早就耳熟能详,但在民歌中,后面还有“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句。苏州的山塘街,被称为“姑苏第一名街”,许多人都会因此慕名而来。其实,山塘街是后起之秀,最早发迹的应该是山塘河,在历史的叙事中确实是先有河后有街,这也是许多苏州老街因水而成的惯例。

(一)

据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前去探访虎丘,看到沿路河道不畅,街衢不通,要绕一个大的圈子,很不方便,于是,就决定开凿一条山塘河,以造福百姓。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此长约7里,也就是所谓的“七里山塘到虎丘”。当年挖山塘河的时候,许多泥土堆岸成堤,因为人来人往,不断踩踏,逐渐变成了通往虎丘的宽阔道路。隐士墨客纷纷在此建置寓所,酒楼茶馆、手工作坊、临街店铺也日渐兴盛。

为了感恩和纪念白居易的功绩,在他离任后,这里的人们专门修建了白公祠。我们站在大门口,可以看到门上“唐少傅白公祠”的横匾,因为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嗜好为文,世称白文公。院子里有一尊白居易的塑像,右手拿卷,左手拈须,目光炯炯,好像在思考着如何开凿七里三塘河的规划。他“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因此每每都有超凡脱俗的文采,更有悲悯苍生的心结。无论是《卖炭翁》,还是《琵琶行》,也无论是杭州的白公堤,还是苏州的白公堤,都像一束光一样在温暖地前行。

(二)

我们刚进入三塘街,就看到码头近在咫尺,正好有船待客,便先登舟前行。近在眼前的小桥流水,鳞次栉比的白墙灰瓦,两边枕河人家都是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既古典又现代,既现实又浪漫,这些都顺理成章地囊括在整个水道之中。一河春水,碧绿清澈,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由东向西,缓缓流淌,波光粼粼。从河的东段来看,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的水榭和水阁,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许多水印都已爬满了砖墙,一道一道的,一块一块的,痕迹生动。而河的西段则显得比较疏朗宽阔,桃红柳绿,芳草依依,蒹葭苍苍,风光旖旎。

沿河缓行,我们可以不停地见到水面上横跨的古桥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据说山塘的桥有“横七竖八”的说法。即横躺在山塘河上的桥有七座,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和西山庙桥;竖立在山塘街上有桥八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它们一个个就像从小巷深处走出来的江南女子,如一阵春风掠过河面。这些桥不仅连接着现在到未来,也连接着现在和过去。

听说通贵桥比较有名,我们主动提出下船,专门探访了这座单孔石级拱桥。据《丹午笔记》记载:“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就是说明代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吴一鹏,虽位高权重,却重情重义、礼贤亲朋,专建一桥,方便对岸好友方先生往来唱和,也方便了乡里乡亲的人来人往。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情在两岸生,所谓“通贵”,也许就是接通珍贵的友情、联通宝贵的乡情和融通可贵的人情,如此属意民情也属难能可贵。他的故居玉涵堂就在桥的旁边,是现今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气宇轩昂,三路五进,卷帙浩繁,汇集着五彩缤纷的厅堂楼阁。

(三)

看过大户人家的玉涵堂,我们就来到了山塘街上。山塘街也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西段是指半塘桥至虎丘山。东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一家挨着一家,邻里相连,密密匝匝,其中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这里聚集着许多晚清时期的建筑群体,白墙黑瓦,黑白搭配,精致典雅,疏朗有致,熙熙攘攘,红红火火。据乾隆年间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这里早就是“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那些古老的底蕴可能会飘荡在碧螺春的清香里,也可能会飘散在评弹珠玉的余音袅袅中,更有可能漂浮在舌尖糖糕和松鼠鱼的丝丝甘美之中……

我们看到古戏台的建筑风格是仿唐式的,坐北朝南,黛瓦结顶,飞檐翘角,两侧飞檐之下,各悬挂一串红灯笼。戏台为二层楼,底层是砌筑半墙,有窗户加以封闭,影影绰绰摆放着物什;上层是戏台,形制为悬山式,看上去并不是很大,但方寸之地,却可以呼风唤雨,纵横千军万马。戏台前铺砌的花岗岩石板地,到了演戏的时候,常常人满为患。两侧长长的厢楼也别具风味,只要把窗子打开,就可以边喝茶边看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原以为这个古戏台是土生土长的,没想到原来是移花接木的成果。当年在对古街进行修复的时候,直接把原在东汇路的清代安齐王庙内的古戏台搬迁到这里,就像街上应该拥有剧场、电影院一样,古戏台移建到此,非但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还好像是为此量身定做,恰到好处。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掌权,依附者助纣为虐,其中就有苏州巡抚毛一鹭,他秉承魏忠贤的授意,盛气凌人,残害忠良,下令抓捕了周顺昌等东林党人。苏州人民怒不可遏,义愤填膺,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挺身而出,率众抗暴,最终被毛一鹭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忍杀害。五人牺牲后,苏州百姓把他们的义骨埋葬在山塘街上,立碑大书“五人之墓”,其时文人张溥挥笔写就《五人墓碑记》。从此以后,“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条街上还有许多会馆,泉州会馆、绍兴会馆等。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这里商贾云集由来已久,许多商人白天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但到了晚上,他们会聚集到一起,喝喝酒,品品茶,聊聊天,谈谈生意的情况,共同商讨对策,也可以拉拉家常,谈谈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这些会所也因此成了他们寄托乡愁的地方。

尽管在我们已身处网络时代,但这里多年来的保护性修复,还是充分地再现了七里山塘的繁华。“我与春风皆过客”,欲走还留情意浓,蓦然回首,看到风尘仆仆的人们,仍然徘徊在老街的沉醉中,放开身心,放松心情,放飞遐想。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