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的原因)

在5月初,中美两国重启外交接触后,布林肯的存在感就相当薄弱,完全被沙利文压了一头。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国务院系统内部“后院起火”,多位高阶官员离职,另一方面是作为“一把手”的布林肯,在2月初“气球事件”中的表现惹恼了中方,中方不再对其抱有信任,沙利文趁机掌握对华沟通的主导权。

不过在中美外交接触之后,布林肯又开始急不可耐喊话,希望恢复既定的访华行程。前不久,布林肯派手下康达访问中国,名义上是沟通中美外交事务,但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在为其访华之行打前站。6月14日,突然传出中美外长通话的消息,尽管从官方通报上看,中美两国都是“各说各的”,不过这么电话能够打通本身,就已说明布林肯访华已板上钉钉。

结果不出意外,就在中美外长通话后不到12小时,中国外交部便正式官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至19日来华访问。

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的原因)

布林肯不止一次表示,中美之间保持畅通沟通渠道的重要性,双方需要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避免误判和冲突的发生,并在一些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务实合作。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美方并不寻求布林肯访华行程能够为双边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中美关系极度复杂、敏感的现状,美方心里也一清二楚,要想让中美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必须坚持“互相尊重、言而有信”的方针,不过对于美方而言,这一点却着实很难做到。

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林肯访华后,中美氛围转变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就在中方确认布林肯访华消息传出后,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乘坐飞机降落至北京,开启自2019年后首场对中国的访问。援引相关媒体的报道,盖茨此次访华主要是参与其个人基金会的工作,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盖茨对此次访华之行表示期待,并希望利用中国在抗疟药物研发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先进经验,为世界人民造福。

尽管比尔·盖茨本人已经卸下了在微软的全部职务,从法律意义上并不是微软的“一把手”,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自新冠疫情全面放开后,中美商业交流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美国商业大佬一波接着一波,密集到访中国。3月末,苹果公司CEO库克访华,并与中国商务部、发改委等官员进行会面。而在5月30日傍晚,特斯拉CEO马斯克乘机抵达北京,在24小时内“闪电式”会见中国三位部长级高官。

苹果、特斯拉、微软,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其产品和服务不仅受到美国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中国市场上更是备受推崇。在这三家企业每年公布的财报中,中国市场都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因此,“押宝”中国显然是美国商业界的基本逻辑。

不过和前些年美国商界大佬访华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论是马斯克还是库克访华,都不仅仅代表他们各自公司,更是中美关系新常态下,两国正式交流的重要形式,中方部长级官员的亲自接见,不仅仅是出于中国基本的待客之道,更是在用实际行动反击美西方政客炒作的中美“脱钩断链”。

现如今,反华思想已弥漫整个美国政坛,中美之间的风向已经彻底转变,美国寻求在台海方向挑起与中国的战争,从而巩固其印太霸权体系。

之所以白宫不敢轻易下令美军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除了解放军日渐强大的实力之外,就是中美产业界事实上已高度融合,中国是特斯拉、苹果等美国高科技巨头的工业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一旦中美开战成为现实,这些叱咤全球的美国商界巨头们,就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政客们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疯狂炒作所谓“脱钩”言论,鼓吹撤出在华产业链。在马克龙等欧洲高层明确拒绝对华“脱钩”之后,又有人别有用心炮制出所谓“去风险化”的说法,奉劝西方跨国公司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商人的本质就是追逐利益,哪里利益最高就在哪里。放眼全球,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取代中国经济优势的国家,全球最强大、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14亿的巨大消费市场,逐渐增强的购买力,是任何西方大型公司无法拒绝的最佳投资地。中美经济、产业利益的深度绑定,直接降低了美国对华开战的风险。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