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受追捧的外国武器,这把刀切割出最完美的弧线(唐代人最喜欢的外国武器)

【军武次位面】枪骑兵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引发冷兵器爱好者的热议,其中许多唐朝兵器甲胄的复原展示,是本剧一大亮点。军迷朋友高兴的看到唐刀的出现,也再次激发朋友们对唐朝兵器的兴趣。

唐刀经过网络近二十年的发酵,已经名满天下,众多刀剑工作室也都有各种复原作品。大家有兴趣就可以拥有一把。附着在唐刀上的神秘也逐渐褪去,求知欲强烈的冷兵器军迷纷纷又把探索的目光投向其他唐朝特色兵器上。

于是就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唐刀都是直刃,唐朝有没有漂亮的弯刀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弯刀很非常有名,得到此后历代诗人侠士的咏赞。这种弯刀就是大名鼎鼎的”吴钩”。

唐代最受追捧的外国武器,这把刀切割出最完美的弧线(唐代人最喜欢的外国武器)

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军迷朋友,一定会熟知”吴钩”这个名词,它出现在无数歌颂任侠英豪、抒发壮怀激情的诗词中,俨然已化身为英雄所爱兵刃的代名词,其使用频率仅次于宝剑,但其意境却明显高于刀剑等寻常兵刃。

宝剑人人尽知,但后世无觅可循的”吴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兵器,却长期无人能解,一直以来各种说法众说纷纭,有”直剑说”,有”铁勾说”。为什么小编今天又言之凿凿的说它是”圆月弯刀”呢!?

这主要是因为吴钩这个名称太过古老,它本是先秦一种大量存在的兵器,后来便遭淘汰,退出历史舞台。而唐宋时期时期再次大量出现,却已经”此钩非彼钩”,并不是先秦时期吴钩的复兴。而是一种从西域引入的异族风格弯刀,唐人无以命名,就用先秦时期吴钩之名借喻,可能二者外观上有极为相似之处。

不过这种用古老历史名称命名新事物的做法并不是很理想,吴钩明显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新兵器的特征,反而容易引发人们误解,以为它又是一种以”勾、割”为主的兵器,而忽略了这种新兵器其实是一种弯刀。所以,唐宋以后,弯刀可能继续存在,但吴钩之名却再也不出现在兵家武行的术语中。

先秦时期的吴钩,是一种青铜制作的内弧兵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过先秦吴钩实物,能够让今人一睹吴钩的真实面目。其曲线非常优美圆顺,宛如弦月。不过作用却不是砍杀,而是像欧洲弯镰一样的内刃兵器,以勾割为主,兼带”凿、啄”的功能。

吴钩在先秦是非常普及的一种兵器,之所以以吴命名,是因为吴国当时是中国青铜刀剑兵器制作工艺最发达,产品品质最优良的地区,所以许多优秀的刀剑都爱冠以”吴”字。

汉刀铁制兵器大量取代青铜兵器后,许多先秦铜兵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吴钩也同样如此,可能还有一些新兵器继续小范围的沿用。

魏晋南北朝开始,由于中国一些游牧民族比如鲜卑在北方有着地域直达西域中亚的活动领域,而且这些游牧民族比之汉族有更加开放的胸襟,所以大量西域中亚甚至罗马的文化技术和风俗都被引入中国,引发隋唐一系列变革,刀剑方面同样如此,例如唐刀就包含许多中亚刀剑的装饰艺术元素。隋唐时期,一种西域中亚风格的弯刀,这时也大量出现,并得到唐人的喜爱。由于其外形和中国古代吴钩有相似之处,所以唐人就借用”吴钩”之名命名了这种新式弯刀。

弯刀”吴钩”到底什么样子呢?其实它的形象还是大量保存下来,只是一直被人忽略。保存在哪里呢?众所周知,唐宋时期佛教艺术异常繁盛,而且隋唐时期,佛教造型方面,还保留大量西域文化的原始风貌。比如许多尊神的造型,其实就保留了大量西域国家文臣武将的形象造型。

这些异域风格的造型,经过晚唐的”本土化”以后,异族特色就慢慢消亡。只有在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型艺术中,从能大量捕捉当时西域中亚国家的一些影子。

就兵器铠甲而言,隋唐时期的”天王造型”中,就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西域武士的兵器铠甲原貌影像。而本文中的弯刀”吴钩”,就大量存在于唐宋时期被武士誉为”军武之神”的”毗沙门天王”身上,唐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描绘: “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 “

毗沙门天王就是后世的托塔天王,他是四大天王之首,所以其铠甲最威严华丽。所有唐朝毗沙门天王,无一不在肚脐下方,悬挂一把弧度弯曲如月的弯刀,这个弯刀就是唐宋”吴钩”!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