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火”症状(中医上的火是什么意思)

中医眼中的“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一,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教会先民使用火的人往往被奉为始祖或神灵,相传我们华夏民族的火祖是“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篇载:在远古时期,人们吃生食,茹毛饮血,这些食物“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人们很难保留火种。这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发,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百姓,让大家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火能烧烤食物、照明取暖、冶炼金属等等,人类生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世尊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燧”是在木块上钻洞,其目的是取火,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中医视角下的“火”症状(中医上的火是什么意思)

火在五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医学认为火属阳中之阳。因为火性炎上,所以性质属火的多占有上位,比如太阳。就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古文尚书认为,“火”在中央,制约着其他方位;今文尚书认为,“火”在南方,与炎热的性质相符合。现在一般认为“火”主南方。在人体,火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黄帝内经》载“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中医学认为,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属火,其体热,其用阳,所以心阳又称心火。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主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心火又被称为君火。肾中阳气,曰肾阳,亦即命门之火,又称肾火、相火等。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本,与生俱来,是生命的原动力。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就是说心为君主,肾为根本,君火为用,相火为根,相火要在君火的统帅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君火得其常,则神明乃彰;而相火宜其藏,故曰相火以位。

传统医学采取取象比类的方法,因为“火”具有温煦的功能,所以患者如果出现手脚冰冷、大便溏薄、月经淡黯、阳痿、早泄等一系列状况,往往被认为是阳气不足,这里的阳气与相火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经常会用巴戟天、肉苁蓉甚至鹿角片等温补之品调理。

因此,火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体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本文选自《养生月刊》

2017年第三期266-267页

作者:任宏丽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