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撞船倖存的水手:轮机舱存活的奇迹(太平轮撞船事件真相)

一、

1949年1月27日,这天是阴历小年,按照民俗家家户户都正准备迎接新年。但在这天晚上,停泊在上海港码头的一艘豪华客轮却人流涌动,拥挤不堪。

船上的旅客大都是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商人和各界名流。他们知道上海即将解放,所以非常害怕都想去台湾。所以纷纷用金条换取舱位、或靠关系登上甲板,迫切地希望乘“太平轮”号迁徙到台湾生活。

本来按原计划“太平轮”下午16点起航,但因为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人员,所以推迟到晚间18点出发。

船上的乘客大约有1000多人,还有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国民党档案和600吨钢条、东南日报印刷器材及白报纸一百多吨等。当船长命令起航时,三副把21岁的水手蔡小溪找来顶替一会。

太平轮撞船倖存的水手:轮机舱存活的奇迹(太平轮撞船事件真相)

蔡小溪看到全船的乘客都异常兴奋、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他们喝酒取乐,大口吃菜大口喝酒。

这时,船上的大副、二副们也在喝酒赌钱,蔡小溪害怕有事,就急忙到轮机舱去找三副。

蔡小溪是“太平轮”老板蔡天铎的老乡。1948年, 21岁的蔡晓溪从台湾来到上海,他在远洋航运公司谋到了一份远洋职员的职业,做了一名水手。他决定在船上拼命干几年,等攒够了钱就回到家乡生活。

蔡小溪在远洋货轮干的是最低档的力气活,又苦又累,而且工资是全船最低的。他很羡慕轮机舱里的船员,干的是技术活,拿的是高工资。

为了学技术,蔡小溪一有空就往轮机舱里钻,为了到那里去看技术员如何操作,以便多学本领。后来,他在老板蔡天铎的亲属帮助下来到了“太平轮”客轮工作。

已经有些技术的蔡小溪来到客轮后,船长和大副们都很喜欢他,有些重要事情常让他来协助处理。

“太平轮”驶出上海港后,在黑夜中向台湾基隆方向行驶。

为了逃避宵禁,船长命令不开航行灯,可是,就在晚间23:45时 ,当“太平轮”行驶到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时,只听一声巨大的轰鸣,太平号与一艘载有2700吨煤和木材的“建元轮”相撞。

两船相撞后,“建元轮”当即沉入海底,而太平轮的发动机也熄火了,顿时船舶失去了动力,船体破裂,海水从裂缝处灌入密隔舱,高温锅炉遇到冰冷的海水,产生大气爆。随即“太平轮”船上的乘客连同数不清的财宝都被掀到海里。

这时,断裂开的“太平轮”残体在惊涛骇浪中随风漂泊,不一会儿就被风浪送到了一片危险的暗礁区。

当时,蔡小溪去轮机舱找三副时,正看到三副和4名机修船员在检查设备仪器。突然一阵强烈的震动,使刚进来的蔡小溪一头撞在了机器的钢壳体上,他顿时昏了过去。而轮机舱里的照明灯也全部熄灭了。

三副和4名船员慌忙逃向甲板,黑暗中他们谁也没有发现刚进来被撞昏迷的蔡小溪。

二、

当蔡小溪从昏迷中醒来时,“太平轮”的残体已经静静地斜躺在一片海水的礁石群上了。他在一片漆黑中拼命想打开机舱通向外面的门,却打不开。

因为,船员逃生时的传统习惯是走过任何一道门,都必须随手紧紧关闭,以便隔断涌进舱内来的海水,保留尽可能多的独立空间,减缓船体的沉默,从而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所以,船上的舱门都是密封的,蔡小溪出不去,他很快发现船体已经倾斜了,他用力敲打机舱四壁的钢板。钢板发出一种沉闷的响声,这说明钢板外已经灌满海水了,如果硬把这舱门打开,海水一下子涌进来,自己就完蛋了。

蔡小溪害怕极了,他大呼救命,可是什么反应都没有。他明白,现在只有自己能救自己了。

于是,蔡小溪开始沿着轮机舱的四壁不断拍打,终于发现有一小片钢板能发出响亮的声响。显然这片钢板的外面没有海水,那里有空气在共鸣。

蔡小溪小心翼翼地摸黑想把这面钢板上的一扇小门打开,希望找到一条通向外面的安全通道。小门打开了,果然未见有海水涌进来,可惜这不是什么安全通道,只是一个储藏间。

蔡小溪用手摸索着,发现储藏间里堆满了足够50位船员吃几个月的食品罐头、饮料等,至少他不用为饥饿担忧了。

蔡小溪兴奋极了,他又对四周的钢板继续拍打了一遍,希望能再发现新的空间。可是除了沉闷的声音之外,看来四周都是海水,他被海水包围了。

蔡小溪并不甘心就这样被困在轮机舱内等死,他静静地躺在黑暗中苦思冥想做自救的办法。天渐渐亮了,黑暗的轮机舱里也渐渐有了亮光,周边的环境也依稀可辨了。

突然,蔡小溪一想:“船一定还在海面上,否则轮机舱里哪来的光亮,既然光线能进来,说明从外到里有通路,所以人也能沿此通路出去。”

其实蔡小溪不知道,此时,“太平轮”残体已经沉浸在海水里,只是搁置斜靠在礁石群上,没有完全沉入海底。但船身已被海水淹没,只有高高的桅杆和烟囱还耸立在海面之上。光线就是从这里折射进入轮机舱的。

蔡小溪想沿着光线的来路爬出去,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烟囱是椭圆形筒状体,长直径有3米,短直径近14米,他是用钢筋制成的栅栏,栅栏杆的间距只有120毫米左右。蔡小西只能通过栅栏看见蓝天白云,他看着两根钢筋,如果能使他们弯曲变形,就能想法从这里钻出去。

但是想找到一根撬棍却非常难办,因为船上轮机上的工具都放在工具间里,他找遍了轮机舱内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任何铁器类的东西,他彻底绝望了。

自救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别人。他相信只要好好活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救他的。

因此,蔡小溪现在他只能呆在轮机舱内,维持生命的延续,等待有人发现他来救。幸亏储藏室内存有大量的罐头食品和饮料。这样,蔡小溪就做好在轮机舱内长期生活下去的准备。

每逢天上下雨,雨水还能顺着烟囱管壁流到机舱内,蔡小溪就拿着罐头盒去接水,然后,再把这些水储存起来饮用。他耐心地等待着被解救的那一天,没想到这一呆就是一年零九个多月。

三、

当时,新中国刚刚解放,解放军正在各地歼灭残敌,老百姓都在重整家园,没有人注意这搁浅在暗礁上残余的船体。

蔡小溪被困在船舱里,风浪大的时候,船体摇晃不停,他在船舱内不仅担惊受怕,而且跌跌撞撞、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有时,还有浪花从烟囱溅入轮机舱内,这些海水在舱里没有出路,为了避免双脚浸泡在海水里,蔡小溪只能爬到那些设备机器的顶上,卷缩在一个角落里度日。

天寒时,轮机舱四壁钢板寒气逼人,冻得他直哆嗦;天热时,四壁钢板又如一个大蒸笼,热得他满头大汗、唇焦口燥,却不敢大口喝那一点积存下来的宝贵雨水。

最难熬的是他的大小便,除了有水分挥发外,全部积存在这钢铁室内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里面恶臭难闻。

这时,蔡小溪发现,储藏间那小小的空间是多么的管用。他把储物间里的食物全部搬出来,堆放在机舱内。这样储物间就专门用来做垃圾房间和厕所,然后再把门紧紧关闭。这样生活区和排泄物就隔离开来,他才能在轮机舱内勉强地生活下去。

蔡小溪每天为吃饭、饮水、清洁环境忙忙碌碌。他想方设法改善生活,安心地在轮机舱内度日,但到底要等多久,他心里也没把握。所以要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对日渐减少的食物,能省吃就省吃,平时尽量少进食,这样也可以减少排泄物,蔡小溪就是这样苦熬着等待救他的日子。

终于,1950年5月中旬,台湾基隆的两位渔民驾着小船遇到了风浪,在激烈的搏斗中,小船被风浪吹到了浅滩暗礁区。

风平浪静后,两个渔民正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时,忽然发现了那艘搁浅的沉船“太平轮”号残体,他们想在轮机舱中寻找几件有价值的东西。于是,两个渔民登上了露在海面上的船顶部。

船舱上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正好传到了在烟囱中接雨水的蔡小西耳朵里,他拼命呼救,可是已十分微弱的叫声并没有被渔民听到。

蔡小溪急中生智,用手中接雨水的空罐头盒子拼命使劲往烟囟壁上敲打,他有节奏的鼓点在烟囱共鸣下清晰、响亮地传到了上面。

正在船顶上的两位渔民听到声音,他们从缝隙中看到了臭气熏天、人模鬼样的蔡小溪,虽然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但是从他哀求的目光中猜到了一切。

于是,蔡小溪在两位渔民的帮助下,终于将他从轮机舱里解救了出来。

当这位满脸胡须,看上去衰弱不堪的“老头”时,再次看到蓝天白云下广阔的海洋时,经受不住内心的激动,顿时昏了过去。

蔡小溪被送回基隆,医院对他做了全身检查,发现他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并没有明显的疾病。

专家认为,蔡小溪能在海面之下,活下来的确实有不少偶然的因素帮助了他。比如:船舱内有罐头食品和饮料,轮船搁浅而没有完全沉没等等。

然而在这种条件下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活下来的。也许因精神崩溃,而导致死神的提前降临,也许会因生活条件恶劣而患上疾病;即使精神不崩溃,也无疾病,但每天躺着等待命运的安排也活不了这么久。

可是,蔡小溪却能面对现实,每天为生存忙忙碌碌。这样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坚强的信念和强烈的求生欲望,才使他战胜了死神,重新获得了新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