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管理创资,促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技管理创资,促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做强主业、创新发展、强化管理、创造绩效、防范风险这五大方面出发。

■ 文 /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过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快一点、大一点,希望能够快速成长。但今天我们可能希望企业发展得好一点、稳一点,希望企业进行高质量发展。这些是有所变化的,大的环境变了,我们自然也在跟着变,所以有时候企业会对这种变化不适应。

那今天这个时代企业到底该怎么发展?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性的问题?

做强主业

做企业,我经常讲四大主义。

第一个是务实主义。不要做那些虚头巴脑的事,而是要扎扎实实把主业做好,把企业做好。做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得学会深度学习、深度工作和深度思考来研究自己的问题。

第二个是专业主义。其实很多人做企业,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做专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机会的增多,企业走向多元化,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家又集中精力来做好专业。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可能还要聚焦专业主义,因为企业的精力、能力、财力是有限的。

第三个是长期主义。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也不是马到成功,做企业实际上是马拉松。我在中国建材时,旗下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像北新建材、中国巨石这些公司都有40多年的历史,才做到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也是绩优的上市公司,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

第四个就是客户主义。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客户服务,都是为了创造客户,所以客户是我们企业的江山。这是做企业的出发点。

除了四大主义之外,我们还有四大核心,就是我们一定要有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

核心业务,我们叫业务归核化,也就是核心业务我们要做大做强,非核心业务尤其是有出血点的核心业务,我们要果断把它剪掉,不要在非核心业务上下很大的功夫。

核心专长,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专长是什么,没有核心专长,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打造核心专长,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考虑内部环境、战略的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制定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竞争,塑造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市场,就是我们的市场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还是区域市场,是行业市场,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所以像中国建材,它做水泥,不是在全国都做,而是做了45个地级市,这是它的核心市场。核心市场里赚的钱占它整个利润的80%,这叫精耕细作核心市场。

核心客户,每个企业都要有忠诚的客户,客户不光是销售员去维系,企业一把手也要关心和关注客户。我主张要有一个业务焦圈,就是横向选择的时候,一般的业务我们不要超过三个,三个为限;纵向,我们在产业链上也不能做得很长。我不大赞成做全产业链,因为全产业链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

创新发展

关于创新,实际上熊彼特在1912年那本《经济发展理论》里,进行了清晰的论述。

增长和发展,区别是什么?熊彼特说从1辆马车到1万辆马车,这是增长;从马车到蒸汽机车,这叫发展,也就是发展是质的变化,这是一种创新。增长,它是一个量的变化,不见得是创新。所以我们今天用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来区分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和熊彼特书里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熊彼特认为什么叫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新组合,新组合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个组合可能是技术的组合,也可能是商业模式的组合。只要是组合,就是创新。

创新是新组合,组合的主体是企业,领导企业组合的是企业家,用于组合的是资本,资本是企业家创新的杠杆。再一个,创新不必然都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也是创新。在美国,高科技创新只占社会贡献的25%,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占社会贡献的75%。

什么叫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是德鲁克1985年提出的概念,他当时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例,指出这两家企业自身并没有什么高科技,但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也是创新。今天像京东、淘宝、滴滴,实际上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很多企业其实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其实企业的创新很实际,就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所以不管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甚至零科技,都是我们创新的一些范畴。

再一个创新要重视模式的选择,到底什么模式适合我们?除了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持续性创新,还有就是颠覆性创新。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坦森先生,他在1997年写了本书叫《创新者的两难》,在书里,他讲到不重视颠覆性创新,将会被颠覆。而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往往有持续性创新,又有颠覆性创新,所以常常会处在两难的选择。我们企业家所面临的一些不见得上来都颠覆了,但是做企业家,你必须想到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转型,但是转型不是转行,除非你这个行业真的会被颠覆了,或者你这个行业急剧萎缩。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我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我不干了,我劝你不要这样做,你还是要在原来的行业里边,去做一个细分领域,你是转型不是转行,因为你到另一个行当,你会发现它照样过剩。企业不要简单地去转行,你可以在细分领域里去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去转型。

强化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差距是很大的,所以那时候我们非常认真地学习管理,学习日式管理、美国管理、德国管理等等。尤其是日式管理,对我们影响很大。

这些年,我们比较主张的是创新+资本。美国发展大量的高科技企业,正是因为“创新+资本”,德国和日本则是“技术+管理”,把产品做到极致。回过头来,我们中国必须把两种都得抓起来。因为如果我们不搞创新+资本,速度跟不上去,不搞技术+管理,产品做不好。

像宁德时代,做了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他当时选择了三元锂电池,技术非常之好。但是大家知道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电池做的这么好,并不只得于它的技术,它有非常精良的管理,他用的什么管理?就是极限制造。

什么叫极限制造?过去我们讲六西格玛,这是摩托罗拉创造的,后来杰克·韦尔奇搬到了GE公司,也就是对缺陷的控制率控制在6个西格玛,百万分之一。它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它是做航空发动机的,如果控制不好质量就会出问题,它要万无一失。

而宁德时代推出的所谓极限制造是12个西格玛,是把缺陷控制在十亿分之一,为什么这样做?因为1.7秒钟出一个电芯,两分半钟出一个汽车的电池包,这么大规模的生产,它必须保证它的电池不能发热,不能燃烧爆炸。所以要搞所谓的零缺陷,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电池有市场。

我觉得企业就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组织精健化。组织质量能不能提高,组织不停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你要不停地进行精健化。减什么?要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组织才能够精健。第二个就是管理精细化。精者质量,细者成本。我刚才讲都在用方法,包括成本怎么控制,成本对标。对标是当年施乐公司推出来的,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第三个是经营精益化。在企业里边,即使你组织精健了,管理精细了,但如果你经营无方,照样会输。

创造绩效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但创造客户对企业整个过程的检验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绩效。过去我们讲利润,但今天进入到一个创新资本时代,我们又要讲价值。20年前,资本市场计算价值很简单,我称那个时候为工业资本时代,它怎么计算?就是利润乘市盈率倍数。你的利润越多,利润乘上你的市盈率,你的市值就越高,所以那个时候企业就拼命地做利润。

但现在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用原来的估值系统了。资本今天是用的什么?是用你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价值算的。你今年哪怕没有利润,但我认为你有价值,我可能给你个高市值。今天你即使再有利润,但我认为你没有成长性,我可能不给你价值,甚至减值。

丰田和奔驰市值加起来都不及特斯拉,但是丰田和奔驰都很赚钱。为什么你们给人家丰田和奔驰这么低的估值,而给特斯拉这么高的估值?他们说很简单,丰田也好,奔驰也好,他们所有账面的几万资产、固定资产,未来都得做减值。因为未来是电动车,所以汽油车的这些固定资产都得做减值。所以给它的价值是我们减了值以后的价值。

你说我赚钱,光赚钱不行。你还得有一个成长,你还得有一个核心的技术。所以我跟大家讲,我们今天做企业,我们考虑绩效的时候,又要考虑利润,又要考虑价值。

防范风险

做企业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才能够行稳致远。这里边有几个风险提醒大家。

第一个是防止周期性风险,经济有周期,行业也有周期。

第二个是资金链的风险,我们老讲现金为王,资金链断了,企业就倒闭了,所以要捍卫住你的资金链。

第三个是大企业病的风险。企业的逻辑是成长逻辑,但是盲目成长你就得了大企业病,像企业里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很容易让你轰然倒下。

最后一个是防止经营性的风险。大家都知道柯林斯写过《基业长青》,但是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再造卓越》。因为《基业长青》这本书,他举了18个高瞻远瞩公司的例子,但是几年之后,那些公司纷纷倒下,所以他又写了本书,分析为什么他们倒下,为什么有的会东山再起。他讲了企业倒下有五个过程,第一个是狂妄自大,第二个是盲目扩张,第三个是末世危机,第四个是寻求救命稻草,最后无声无息,濒临死亡,倒闭了。

如何防止这个东西?第一个是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企业,第二个不要盲目扩张,第三个有了危机的时候,不要掉以轻心,要抓早抓小,及时处理,不要失去最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个,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不要有病乱投医。(嘉宾商学)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