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 vs. 无人智能

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人类思想认识的逻辑起点、形成共同认知的桥梁。近年来,在智能化浪潮下,“智能无人”与“无人智能”这两个概念在军事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但由于目前缺少权威明确的界定,学界对其异同的认识不够统一,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搞清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从概念本质、结构特性、人机关系等维度加以辨识。

“无人”与“智能”互不等同,“智能”是“无人”的高级形态。“无人”是一个相对于有人而言的概念,侧重于体现武器装备执行作战任务时是否有人直接操控。在武器装备领域,“无人”不一定智能,传统意义上的无人装备,既包括预置区域内机械性自动触发的装备,如传统地雷;也包括伴随人员作战的遥控式装备,如遥控排爆车;还包括能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无人系统,如“蜂群”无人机。由此可见,“无人”的概念非常宽泛,无人装备可以具有智能,也可以不具有;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自主的。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但在“智能无人”与“无人智能”的概念中,所指的智能通常是指人工智能,是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机器认知与能力。在作用对象上,“无人”通常体现在装备或平台的整体上,如无人艇;而“智能”更多地作用于装备底层,体现在装备的具体功能中,如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识别。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装备各功能要素的智能会积少成多,从整体上涌现系统智能,从而支撑形成自主能力。

从发展趋势看,“智能”是“无人”的高级表现形态,装备越智能、行为就越自主,对人机交互的依赖程度就越低。从指挥控制上看,未来的无人装备将从人遥控、人监控、人监督发展为全自主,将逐步具备推理、判断、设计、预测等类人智能,甚至能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任务。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无人装备如何智能,人类都必须给予其边界限制,预留随时接控无人自主回路的主导权,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其脱离规则约束。

“智能无人”重在突出无人对象具备行为智能的特点。从概念结构来看,“智能无人”是由“智能”与“无人”组合成的短语,修饰词是“智能”,中心词是“无人”。其中,“智能”意指“无人”发展到智能阶段的高级形态,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无人”,而不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无人”;“无人”是无人机、无人车等名词性主体对象的代表,是用智能来界定或突出的对象。可见,“智能无人”通常用于表示智能的无人对象;换言之,就是无人对象具有智能特征。

从建设发展实践来看,“智能+无人+名词”的应用形式也更为符合人们的用语习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如发达国家布局的智能无人技术、智能无人产业;外军成立的若干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作战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智能无人装备、智能无人集群等。以智能无人装备为例,无人装备是主体对象,智能是限定条件,重在突出无人装备具备一定程度行为智能的特点,这样更便于理解与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无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人对象的智能提升往往需要循序渐进,未来也将长期处于解决胜任特定场景或任务的阶段。如按美军无人系统10级自主性的划分标准,其MQ-9“死神”无人机已达5~6级,曾在多次刺杀行动中抛头露面,但前段时间在黑海上空却失控坠海,暴露了其在突发情况处置中的“呆板”与“弱智”。

“无人智能”意在体现无人对象以智能方式实施行为。相对于“智能无人”,“无人智能”是由“无人”与“智能”组成的短语。其中,“无人”表示要说的对象是什么;“智能”表示无人对象以智能的方式实施某种行为。如无人智能作战,无人代表无人机、无人车等装备或力量,“智能”作为作战的修饰语,代表以智能的方式遂行作战行动。

从使用情况看,“无人智能”是近期才广泛使用的概念。无人智能作战力量是“无人智能作战+作战力量”的简写,意指实施无人智能作战的作战力量。从战争形态演化看,无人智能作战是无人作战在智能时代的基本形态,是相对于机械化、信息化的本质飞跃;而智能无人作战,本质上强调的仍是无人作战,更多的是一种机械化思维的延伸。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军事领域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势头迅猛,智能无人、无人智能等新概念不断出现,亟需及时更新相关的军事术语,从全局上统一、规范相关领域的基础认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分析基于现有认识,针对的是通常情况,对这两个概念本质的认识仍需要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还应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及运用方式的发展不断优化。

(作者:张双喜、常书杰、柴 松,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来源: 解放军报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