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摘奚美娟独坐新书来了独坐的时候自我开始重塑

好书书摘奚美娟独坐新书来了独坐的时候自我开始重塑

《独坐》

奚美娟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5月4日晚,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荣誉盛典在CCTV6电影频道等全网主要媒体平台播出。近千名电影业界、学界代表、各界嘉宾及青年学子参与。荣誉盛典于北京市东城区中山公园音乐堂盛大举办,8项最受大学生欢迎荣誉现场揭晓。其中,奚美娟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女演员荣誉。

恰巧,奚美娟首部散文集《独坐》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近期出版。

在《独坐》当中,奚美娟以温婉的文笔书写她的成长经历、阅读生活、创作心得,以及家人和所遇见的长辈,充溢着从生活中所获取的力量,也展示了她的表演艺术观。笔下的黄佐临、周小燕、张洁、李敖、樊锦诗等人物跃然纸上,充满着魅力。

好书书摘奚美娟独坐新书来了独坐的时候自我开始重塑

★ 数十载演艺生涯的锤炼,成就了“花样姐姐”奚美娟这一本“独坐”时光的人生感悟之书、艺术洞察之书。

★ 这是一种经过了时间沉淀、人生历练的丰厚的美,是艺术滋养的产物——《独坐》字里行间,独到而细致入微的表演心得、不时引发共鸣的艺术箴言,不失为真正有价值的“演员自我修养宝典”。

★ 如果说一个演员尚可在年轻时靠美貌和青春,闪耀一时;那么唯有时间,能对演员的艺术生命力作出筛选和淘洗,而奚美娟其实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自己艺术人生的基调。

★ 返璞归真,耐住寂寞,不浮夸,不盲从……这是一种珍贵的处世为人的态度。

好书书摘奚美娟独坐新书来了独坐的时候自我开始重塑

奚美娟亲声朗读音频

代序:我的读书生活

我从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

因此,记忆中,我很少会被生活中一般人所理解的“说法”所影响。比如说,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从郊区来到繁华都市生活,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啊,一个从小在郊区长大的人眼界不够开阔啊,等等。对这些“说法”我从来就不以为然。后来想想,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可能是与我从小就养成了读书习惯有关。

还在念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爱读书的堂姐和她的几个女同学,她们都是中学生了,经常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聊她们读过了什么好看的小说,聊她们读了某本书的感受,还有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我就挤在她们边上听,听得津津有味,事后就缠着堂姐借书给我看。堂姐有时候怕我读书太慢,就骗我说,哎,这本书明天就要还给别人的哦。我就信以为真,于是,会白天连着晚上读,在昏暗的灯光中,蒙着被子连夜读完,第二天准时还给堂姐。偶尔,如果堂姐说好给我看的书没有借到,我就会难受得像有只小虫在身上爬一样,浑身不舒服。

从小学到中学的早期经历中,我书籍的来源之一就是堂姐。还有一个对我的读书生活有影响的人,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我的同龄人辈,大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经历过一会儿“停课”一会儿“复课”的荒唐过程。在那几年里,尽管学校里的语文课上得迷迷糊糊的,但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会尽力完成,这也许给他留下了我爱读书的印象。于是,老师经常会借一些课外书籍给我读,就这样,在那几年里——正是我的少年成长阶段,我竟然读到了不少世界名著,包括有《德伯家的苔丝》《基督山恩仇记》等。

但是,在我有限的人生轨迹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父亲。他的职业虽然只是一个技术人员,但他酷爱买书读书,也会兴致盎然地在晚饭后的闲暇时光里,给我们子女描绘书中的美好,以及我那时还不能理解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很渴望能像他那样,去领略书籍里所描写的五光十色。

在读书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和开阔眼界,我好像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这其实无关乎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里生存。因此我想,精神层面的世界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它不会因为你世俗地位的高低而限制你去思考,去享受阅读的乐趣,以及在读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有人说,阅读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围坐”渐渐变成“独坐”的时候,你也许已经能够在那本书知识的五彩斑斓里遨游了,或许可以“重塑”自我了。

我最开心的记忆,就是在年轻时光,夏季的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做完家务,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家里的小场院里,开始边乘凉边读书,真是惬意。我有时也会在离家不远的水渠边,一个人坐着发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

好书书摘奚美娟独坐新书来了独坐的时候自我开始重塑

进入上戏表演系学习后,读书的轨迹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纹路肌理。一类是表演专业书籍,尽管那个年代还不像后来书籍资源那么丰富,但我深深迷恋在其中,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回到理论……希望通过看书学习解开实践中遇到的谜团疑云。

另一类还是我喜欢的小说。我一直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从事表演专业的人,最好不要放弃对文学创作的关注,尤其是优秀作家的作品。它与表演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联,有时候,小说中人物的瞬间心理描写,作家会不惜笔墨洋洋洒洒写上几页纸,以此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思维逻辑和心理的辩证过程。这样的人物描写,用在一部戏剧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上,也许只是一个镜头、一个眼神、一个状态的呈现,但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心里有了饱满的知识积累,就能解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的意义了。

毕业以后,我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一个更大的天地在我眼前打开。

记得刚工作不久,就听剧团的老艺术家告知,我们单位图书馆的藏书量在沪上同类艺术单位中是排在前列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位里集中了一批以黄佐临院长为领军人物的学者型艺术家,他们偶尔在图书馆资料室遇见你,就会指导你,提醒你说:“在演出和排练后有闲暇时间,应该系统地读一些书哦。”并顺口就能开出一些书单给你。我一直以为,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中,有这样的前辈们督促指导,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年轻的时候,读书无形中开启了自身想象力和类似做白日梦般的“意象”,在上戏受了专业的系统训练后,懂得了这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时能很快获得具体“视像”的能力基础。从本能的原始的想象力萌发,到经过专业理论提升后有意识对人对物反观能力的培养,仔细想来,都与我的阅读不无关系。

读书,从一开始青年时代的“多而杂”,到现在渐渐走向“少而精”,其实也是一个去繁从简的道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一种缘分,有时流传甚广的一本书,其实读来觉得无甚意义,但也许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无意中却赋予了巨大的人生启迪。

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以后,我更懂得了另外一种读书:当我们懂得了眼前社会才是真正的课堂,当感知了我们在这个大课堂里读到看到的才是一本意义非凡厚重无比的大书,当我们站在它边上悄悄翻开认真阅读的时候,也许,我们读书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马泽泓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