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到现场演出,双11可以被大麦跨界移植吗?(双11大卖场——从电商到现场演出)

随着双11购物狂欢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电商迈进。同时,不少电商平台也在不断探索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以拓宽市场。然而,跨界经营并非易事,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十分复杂。例如:如何在不同领域间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充分关注消费者的需求等。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从电商到现场演出,双11可以被大麦跨界移植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麦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娱乐票务平台。其主要业务包括: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舞台剧、体育赛事等。作为行业巨头,大麦其实早已尝试过利用双11的契机,吸引更多消费者。举个例子,2019年的双11期间,大麦曾开展过名为“愚人节造福计划”的活动,针对开心麻花、庐州月等核心项目进行购票优惠和抽奖活动,最终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更深入地探讨双11和大麦的关系,就必须寻找双方之间的契合点。事实上,大麦所从事的行业,恰恰是电商无法提供的服务。因此,在大麦跨界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进一步优化线下服务上。举个例子,在演唱会前,我们可以开展“猜歌名”、“一分钟内唱出最多歌曲”等有趣的活动,增加消费者的互动感受,并在现场售卖偶像周边。此外,大麦也可以在售票流程中加入一些高科技手段,例如人脸识别、二维码等,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购票安全。

当然,大麦跨界还面临着一些瓶颈。例如,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票务售卖难度的提升等。特别是在此类文化艺术方面,行业秩序和规范颇为严格,对于新晋电商来说,大概还需要一番摸索才能适应。因此,大麦跨界最为关键的,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并将其有力地贯彻到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享受到线下娱乐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麦所扮演的“新零售”的角色。

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大麦跨界不应该只是机械地仿效双11的做法,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问题。具体而言,大麦应当着重强化与其他音乐文化组织的合作,打造更为纯净、有品质的演出,实现同业共赢。此外,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灵活制定票价方案,避免因为售卖难题而影响消费者体验。

总之,双11可以被大麦这样的实体娱乐企业跨界移植,但前提是要思考更多的层面和细节。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任何一个优化的全流程,都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希望大麦未来能够通过优化服务,抓住“新商业”这一机遇,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音乐盛宴。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