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简短(端午节的传说与粽子)

端午节的传说与粽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食用粽子,既是传统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这里就来说说端午节的起源和与粽子的传说。

据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说。百越族的伟大诗人屈原楚国郊外的荆山,因忧思国家而投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端午节源于古代中国的蒙古族部落。蒙古人十分崇尚群体意识,五月初五是蒙古人狂欢的节日,而粽子则是他们狂欢时必备的美食之一。

除了源自上述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江南地区,五月是吃新米的时节,鱼类也开始大量产卵,但鲤鱼和鲇鱼吃太多的鲸脂造成产生腥味,于是人们就将鱼、肉等用粽叶包裹起来,同时加入香菇、莲藕、糯米等为原料,绞缠成一个扁圆型的美味佳肴——粽子。

然而,大多数的传说都认为,端午节仍然与屈原的传说有关。连年抵抗外敌入侵的楚国,朝野上下都心怀充满爱国热情。其中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认为强大的国家要靠团结的民众才能维护和谐。但是他却因太多的政治斗争和辱骂而郁郁寡欢,最终跳进了江河自尽。百姓们在江河里搜寻奄奄一息的屈原,甚至划船下水捞回他的遗体。可是,“鱼虽惡其腥,而鳖獨喜食之。”他们发现鱼虽然不肯靠近屈原的遗体,却有许多小鳖聚在了遗体附近,于是百姓们决定下水捞鳖放糯米包裹一下蒸着吃,以示纪念。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简短(端午节的传说与粽子)

由此,五月初五便成了中国人把香草米用杉木叶、柊子叶等包起来蒸着吃、划龙舟、挂端午枝、编艾包或挂五色线以驱避瘟疫、妖魔鬼怪和邪气等的重要节日。同时,粽子也因为与端午节这个文化巨轮紧密相连而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从一个小小的传说,可以看出东方文化的细腻和深邃,也可以看到粽子和端午节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诗人屈原无愧是一代文化大师,他不仅为楚国贡献了精神,更通过极具意义的传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美食添加了新的元素。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