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合作纪念——厦门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

两岸同胞合作纪念——厦门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

厦门大嶝岛田墘村的红砖古厝,穿越岁月的风风雨雨,静静地伫立在前来寻访的人们面前。其中有12座红砖古厝是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群,包括金门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会议室、盐兵楼、国民党县党部、县党部书记处等7处旧址,总建筑面积达2698.6平方米,不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彩绘,均线条飘逸、刀工精致,散发出质朴清雅的韵味,十分精美,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

厦门大嶝岛上怎么会有民国时代金门县政府的旧址呢?这得回溯一段烽火年代。

历史上大嶝岛属于金门。北宋以来,厦门、金门两岛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民国初年,厦门、金门独立设县,1914年金门县成立,下辖金门、烈屿、大嶝、小嶝四个岛屿。

据《金门县志》第九卷兵事志的第二章记载:1937年10月24日,有六七艘日本军舰停泊在金门附近旧金城的海面上,日本军队乘坐小汽艇企图登陆金门岛,被金门岛上的壮丁队开枪击退。当时金门岛上并没有正式驻军,只有保安队40人,壮丁队数百人。26日凌晨4时,日本军舰用机关枪、大炮疯狂地向金门岛射击,7时许在分水头、旧金城、古岗三路登陆,并直逼金门县城。日军沿途烧杀抢掠,金门县长邝汉未组织任何抵抗,竟弃职潜逃,金门沦陷。1937年12月,民国福建省政府令金门县政府迁往大嶝岛,不少金门老百姓也转移到大嶝。

1937年11月,国民陆军第80师派一个营驻扎大嶝,构筑工事,准备抵抗日军进攻。大嶝的百姓主动捐献门板、石料给作战部队作为修筑工事之用,农民郑德语把自己准备建房的木头、石料、水泥全部无偿地捐献出来,受到乡民的称赞。

1938年初,金门县政府及县党部先后在大嶝岛田墘村借用民居办公。1938年5月13日厦门岛被日军占领后,6月金门县长韩延爽建议将金门县政府及大小嶝居民迁到南安、同安,但大嶝居民不愿迁走,表示要坚持留下来协助军队抗日,誓与大嶝岛共存亡。从1938年7月起,金门县政府大嶝办事处便担负起领导大嶝民众进行抗日的重任。

日军的挑衅并未停止,此后便不断派飞机轰炸大嶝、小嶝等岛屿,老百姓被炸死10多人,民房被毁20余幢,敌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无比的愤怒。1938年4月,来自金门、南安水头、石井、莲河、大嶝的热血青年40多人乘坐快船,借着夜色的掩护,勇敢地登上已被日军控制的金门岛,端掉了日军在金门官澳村的一个岗楼,歼灭日本海军陆战队2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10余支,其他战利品100多件。

从1939年到1945年间,金门县政府大嶝办事处先后组织了以金门籍的热血青年为主体的“金门复土救乡团抗日敢死队”“金门复土救乡团”等,开展了一系列袭击金门日军的活动。有一位名叫郑记得的土炮手,他不仅科学地借用锯木时架设木头的木马原理,设计出可以控制射击角度的新式炮架,能自如调节炮管高低,还在炮弹射击中练出一手绝技:日军军舰驶到土炮的有效射击圈内,他就先将炮弹射击到最高处,让炮弹垂直自由落体,正好能落在日军的军舰上。大嶝军民抗日活动,致使驻金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大嶝岛也始终未沦陷。

古厝无言,它镌刻着永恒的历史。这里每一座楼房都有难忘的故事,都是不朽的纪念碑,讲述着海峡两岸同胞共有的辛酸与怀念,纪念着并未远去的烽火岁月。

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金门人民来到当年并肩作战的故地,感慨万千。金门县政府也多次派人前来考察、寻访,提出希望将这些古厝建成“金门史料陈列馆”,并愿意出资修缮。金门同胞的心愿和要求,引起大陆方面的重视。目前,相关部门已将“金门县政府旧址群”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5周年,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群,是厦门和金门共同抗战的历史见证,是重要的涉台文物,也是两岸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辱民族精神的历史遗存,对加强两岸交流、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原文刊登于2022年7月7日《 人民政协报 》 第 12 版

记者: 照宁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