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流量化和娱乐化趋势下,难以再拍摄出像《围城》的经典作品(五十年代初影片拍摄量减少是因为受了《武训传》被批判的结果)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随着国内影视行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创意的枯竭,很多电影都从日韩印等国引进版权直接翻拍,比如票房不错的《误杀》、《人潮汹涌》都是这样。

与此同时,国内电视剧行业还喜欢从过去的经典影视剧里找剧本改编翻拍,比如《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51号兵站》以及《牧马人》《大决战》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四大名著更是被反复翻拍,就连诞生在2000年以后的《亮剑》都被翻拍两次。

但也有一些经典电视剧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被翻拍,其中有一部叫《围城》。

影视流量化和娱乐化趋势下,难以再拍摄出像《围城》的经典作品(五十年代初影片拍摄量减少是因为受了《武训传》被批判的结果)

你要说《围城》翻拍难度大吧,可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我这一辈子》翻拍难度也大,照样翻拍不误,怎么就落下《围城》这么大一个IP了呢?

最直接一个原因,据说杨绛先生在2016年去世前曾说过,她不愿意再让别人翻拍《围城》。当然还有说法是至少在她去世后五十年内不要翻拍。

其实,就算杨绛先生允许翻拍,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围城》恐怕是再也拍不出来了,为什么呢?我们掰着指头一个一个算:

影视流量化和娱乐化趋势下,难以再拍摄出像《围城》的经典作品(五十年代初影片拍摄量减少是因为受了《武训传》被批判的结果)

拍影视剧需要资本,如今的影视行业最不缺的就是热钱,尤其是《围城》这样的大IP,不是说如今还流行众筹拍电影了吗。

此外,只要花钱就能弄来的道具、场景、服装、化妆和各种先进的设备也都是比较容易办到的,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影视城,只要资本到位,给你盖一座新的三闾大学都没问题。

影视流量化和娱乐化趋势下,难以再拍摄出像《围城》的经典作品(五十年代初影片拍摄量减少是因为受了《武训传》被批判的结果)

影视剧需要剧本,《围城》的剧本恰恰是最简单的,首先钱钟书先生将小说写得好,对人物外貌的形容非常到位,容易按图索骥,比如眼部特征明显的孙柔嘉。人物性格描写也比较深入,台词丰富多彩且内涵深刻,基本上不用编剧再费劲大改。

黄蜀芹导演在九十年代拍电视剧《围城》时基本上90%遵循原著,在一些无法用角色台词说明的地方则用毕克来说旁白,改动不大的情况下深度还原了小说原貌。

拍电视剧还要导演,这个稍微有点儿难度,毕竟当年的黄蜀芹导演是戏剧家黄佐临的女儿,黄佐临就是民国留学生,而且和赵辛楣、方鸿渐他们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黄蜀芹了解父亲和钱钟书这一辈人的状态,知道演员演到什么地方才算到位。

如今的影视行业恐怕难以找到有黄蜀芹那种背景的导演,虽然黄蜀芹导演还在,但据说她老人家已经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因此导演确实是一个难点,但还不是最困难的地方。

说白了吧,想重现《围城》最难的点在于,现在的影视圈根本找不到当年《围城》剧组的“七十二贤人”了。

论演员的成色,《围城》堪称国产影视剧里的珠穆朗玛,该剧不仅主演的演员非常出色,甚至连只有一两场戏的配角和大龙套都不是善茬。

咱们先说说《围城》的主演们:

方鸿渐饰演者陈道明,被季羡林称赞过学识深厚的文人型演员,外形和气质都接近于角色,甚至于连口音都专门练过,一惊一乍的表演方法将方鸿渐身上那种游离、彷徨的感觉演绎得非常到位,钱钟书曾专门修书一封致谢陈道明。

苏文纨饰演者李媛媛,这是钱钟书点名表扬的首位演员,也是他最满意的一个角色。李媛媛将苏文纨身上的名媛、知性、冷傲又虚伪的综合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能唯一一点不足就是她太有魅力了,甚至有点儿超越读者对苏文纨的想象,也对这个角色讨厌不起来。

孙柔嘉饰演者吕丽萍,这个角色选得好,长相就符合原著,然后演技更没得说,吕丽萍刚毕业就被谢晋推荐给了导演黄蜀芹,工于心计的孙柔嘉被她表演得很独到。

赵辛楣饰演者英达,《围城》好像是英达的电视剧处女作,他还同时担任副导演,虽然有些观众吐槽英达饰演的赵辛楣没有原著那么有魅力,但笔者觉得英达的气质很符合,他身上有那种中西合璧文人的味道。

唐晓芙饰演者史兰芽,当年刚刚16岁还在上高二的史兰芽正是女孩最青春烂漫的时候,她的演技虽然稍显青涩,却将钱钟书心目中那一道完美的白月光刻画得非常完美。

主演决定了《围城》的下限,众多配角则决定了《围城》的上限,他们让这部电视剧更加高不可攀。

英若诚是钱钟书的学生,不仅自己从民国时期走来,也很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他饰演的高校长也被钱钟书点名表扬。

年轻的于慧秀外慧中,将一位敢爱敢恨、心地善良又性格泼辣的汪太太给演活了,一位典型的配角同样位列钱钟书点名表扬的五位演员之一。

当年还名不见经传的葛优,在剧中饰演了一位滑稽可笑又非常有戏的李梅亭,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入木三分。

戏份很少的李天济,将那个动不动“兄弟我在英国时候”虚张声势的官员演成了一位经典角色。

等等吧,太多了,《围城》里随便挑出一位配角来都是当年在国内响当当的演技派,比如吕凉和其爱人宋怡宁,一位饰演褚慎明,一位饰演范小姐,戏不多但都有精彩之处。还有沙叶新、吴贻弓、顾也鲁这样的影视行业大佬助阵,黄导演的“七十二贤人”确实个个来头不小。

这些主演和配角们,就是《围城》难以被超越的资本,如果再翻拍《围城》,其他什么都好说,想再找这么一帮演员无疑比登天还难。

为什么笔者敢这么说呢?

首先,《围城》的这些演员基本可以分两类,第一种是经历过民国时代的人,如英若诚、李天济他们,另一种是虽然没有经历过民国,但他们的父辈、老师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耳濡目染,对当时的文化界多少都是了解的。

其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围城》是一部文人电视剧,而当年演这部电视剧的演员也都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文化界人士。

在解放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影视演员在很多时候也属于文艺界的一份子,和学者、作家、编剧包括导演都属于文化战线的同志,他们平常接触的也多数都是文艺界人士,在拍影视剧的时候还要经常去请教一些文化大师,比如《红楼梦》请周汝昌,《西游记》请吴祖光,《围城》除了请教作者钱钟书之外,本身演员英若诚、李天济等人也都是专家,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下,文人剧《围城》能拍好也就不足为怪了。

反过来看如今的影视圈,演员这个职业已经不能和八九十年代的演员相提并论了,当年是当演员演得好就可以成为明星,而如今则是反过来的,你是明星就可以当演员,只要你流量够大粉丝够多,演技是退而求其次的东西,大不了上替身、抠图,反正有粉丝买单。

在流量明星当道的时代,你想让这些人去演一部文人剧基本上属于强人所难,就算扮相可以化妆,气质和谈吐完全不是一挂。

就算不用流量明星,其他带有文人气质的演员也早就是凤毛麟角了,别看一个个学历显得挺高,结果一查连论文甚至高考都是有问题的。

此外,更让人觉得悲观的是,由于《围城》浓厚的文人剧特色,就算投入大笔资金拍出来,有没有观众爱看,会不会热播,能不能收回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影视行业如今的趋势是娱乐化,电视剧、电影、电视节目都是主打快乐、放松、开心的娱乐化走向,观众对气质独特的文人剧能有多大包容真不好说。

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影视行业娱乐化和流量化的发展,拍不出《围城》也似乎是必然的结果,或许《围城》真的会成为一个绝唱。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