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围城》背后的幕后故事:陈道明拒演、葛优走后门(电视剧围城中陈道明饰演的有趣人物是)

前几天,鲜少露面的陈道明老师走路带风的样子又上了热搜。

揭秘《围城》背后的幕后故事:陈道明拒演、葛优走后门(电视剧围城中陈道明饰演的有趣人物是)

一说到陈道明,自然绕不开他的演技和作品。

在陈老师不算太多的影视作品中,有部观众至今念念不忘的经典之作—《围城》。

揭秘《围城》背后的幕后故事:陈道明拒演、葛优走后门(电视剧围城中陈道明饰演的有趣人物是)

《围城》是国内最早期的偶像剧,剧中对各色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演绎以及给观众带来的深思和共鸣,时隔多年仍然堪称经典。

那么,作为一部有口皆碑的年代剧范本,《围城》在跟观众见面之前,都有过哪些曲折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

导演不知道《围城》。

《围城》的导演黄蜀芹,1964年毕业于北电导演系,1988年因电影《人鬼情》,曾获得过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

揭秘《围城》背后的幕后故事:陈道明拒演、葛优走后门(电视剧围城中陈道明饰演的有趣人物是)

1990年,正在黄河岸边拍戏的黄蜀芹接到同事孙雄飞电话,请她合作拍一部叫作《围城》的电视剧。

黄蜀芹当时还一愣,问,《围城》是啥类型?打仗的吗?

对方急了,说,不是,你赶紧把小说找来看看。

黄蜀芹跑遍延安大小书店,买回两本《围城》,躺在炕上一口气看完了。

看完小说之后,黄蜀芹当即决定—拍。

然而决定归决定,要拍这部剧,黄蜀芹面临的困难也可想而知。

首先是原作者钱钟书先生。

很多人知道,钱先生生平从不接受任何采访,也曾说过“拙作上荧屏不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要看看是哪只鸡生的”等等类似拒人千里的话。

加上黄蜀芹当时心里也没底,怕万一拍砸了对不住老先生,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敢上门求见。

后来,还是编剧孙雄飞心生一计,想起柯灵(国内早期剧作家)和钱钟书俩人一向交好,请他引荐应该没问题。

就这样,惴惴不安的黄蜀芹带着柯灵的介绍信去北京拜访了钱钟书夫妇,并顺利拿到了《围城》的改编权。

剧本敲定,接下来是选角。

众所周知,《围城》是一本描写海归知识分子的书,其中很多人物都有留学经历、会讲英文、举手投足还带些洋范儿。

想想三十年前的国内影视圈,这样的演员是真不好找。

一筹莫展之际,黄导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陈道明。

陈道明拒演。

黄导想起陈道明是因为《末代皇帝》。

溥仪身上那股子浓厚的没落贵族气息和文人气质,被陈道明刻画演绎得入木三分。

因为《末代皇帝》,此时的陈道明已是圈内名副其实的大腕儿。

经过一番周折,黄导联系上陈道明,邀请他出演《围城》的男主角方鸿渐。

不出所料,陈道明拒绝了。

原因有仨:

一、因为陈道明的人气和俊朗的外形,央视也对他抛出了橄榄枝,想让他接棒主持《正大综艺》。

二、陈道明本人觉得方鸿渐这个角色结构太松散、没什么故事,不太好树立人物形象。

三、对原作者(钱老)的敬重,怕自己演不好糟蹋了作品。

三番几次相邀不成,黄导也没辙,只能暂时作罢。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次拍外景途中,黄导不小心摔坏了腿,听到消息后的陈道明感念导演的一片认真和热忱,最后答应出演方鸿渐。

和陈道明加入《围城》的一波三折相比,其他几名主角的敲定就顺利多了。

想红的英达。

1990年,留洋归来的英达正好赶上黄蜀芹导演在为《围城》选角。

经过几轮接触、沟通,外形、气质都非常贴近的英达成了《围城》中赵辛楣的不二人选。

接到角色通知后,当时还未在国内荧屏上露过脸的英达很认真地为赵辛楣写了一篇人物小传,交给了黄导。

结果没几天,英达就接到黄导电话说,这篇人物小传写得非常深刻全面,你要不别演了,来组里做我的执行导演吧?

面对从天而降的“官职”,心里明镜儿似的英达却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么大一角色落在头上,肯定是个一举成名的机会,如果当了导演,说来是好听,但成名的机会不也没了吗?”

思虑再三,英达还是选择了出演赵辛楣。

这还没完。

英达顺利入“围”后,很快又引来了英家老爷子英若诚。

一听儿子在钱先生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老爷子当即请黄导在剧中给自己也安排个角色,并表示“再少的戏也演”。

你道为啥?

原来,钱钟书先生跟英若诚的父亲英敛之曾是同事,后来钱老又担任过英若诚夫妇的英文老师,因为这层关系,英老先生想借此机会在老爷子的作品中露个脸,以表对大师的敬意。

于是,《围城》中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这个人物由此诞生了。

如果说陈道明、英达进入剧组都是顺理成章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人能入《围城》,就是名副其实的走后门。

走后门的葛优。

80年代末,已经跑了七八年龙套的葛优由于相貌清奇,一直没遇上让他崭露头角的机会。

因为一次偶然,在北影厂做文学编辑的葛优妈妈听说了黄蜀芹导演在为《围城》选角的事,深知这是个机会的葛妈妈于是托英达帮忙引荐葛优。

第一次见到葛优,黄导对他的印象是—

瘦削的身材,一双眼睛像极了《围城》中描绘的李梅亭,还没说话,就给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狡黠与滑稽。

与小说中描绘的李梅亭不谋而合。

葛优版的李梅亭也就一眼敲定。

除了外形,《围城》中的李梅亭还一直带着副墨镜,这种土洋结合的造型给人物更增添了几分喜感。

之所以给李梅亭设计戴眼镜这个细节,据说有两个原因:

一是方便他肆无忌惮地看别人(剧中的李梅亭是见了女的都想追)。

二是为了遮丑(书中描写李梅亭的眼睛就像剥了壳的鸡蛋,眼白多、眼仁少)。

刚刚好的吕丽萍。

吕丽萍中戏毕业后,被分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在《围城》之前,吕丽萍就和黄蜀芹导演合作过电影《童年的朋友》。

除了熟人这层关系,吕丽萍还有个跟原著人物(孙柔嘉)很契合的特点,眼睛距离比一般人宽,样子不算太漂亮。

用黄导的话来说就是,“孙柔嘉就是照着吕丽萍写的”。

再加上青春活力的史兰芽,端庄优雅的李媛媛,以及一帮认真敬业的黄金配角。

就这样,《围城》在黄蜀芹导演和全体演员兢兢业业的打磨之下,最终由诗情变成了画意。

《围城》拍好后,黄导第一时间给钱老夫妇送上了样带。

没过多久,她就收到老先生来信,说电视拍得很好,跟小说比没有走样,夫妻俩看到半夜还欲罢不能,尤其是剧中那些人和事,让夫妻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等等。

与此同时,钱先生还给主演陈道明也写了信,说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而陈道明也因《围城》中的方鸿渐,和钱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

你看,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追根溯源,《围城》最吸引人的部分还是在于: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在演员细致入微的诠释之下仿佛都被注入了灵魂,或多或少,你都能从某个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虚荣、或市侩、或清高、或随波逐流、或碌碌无为……

这样洞穿人世的好作品,也注定无法被复制。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