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如何温暖人心》——一部纪录片探讨年味的魅力(年味纪录片免费观看)

一部没有明星,以食物为主角的电影居然让我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冒着油花的肉和闪着光的蜜糖,放到大荧幕上去看简直把持不住自己的食欲,就连葱姜蒜、大米饭、花椒大料都别有一番风趣。电影从镜头到配乐,再到李立宏老师充满食欲的旁白解说,都看得非常过瘾。没想到的是,一部关于吃的电影,居然泪点满满。当看到影片中那些通过繁琐过程不厌其烦地准备新年食物,过年的每个时间节点都进行祭祀仪式的桥段时,感慨万千。

影片展示了中国部分地区仍旧在繁琐而隆重地过春节,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过年时每个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需要吃的美食,召唤亲朋好友“围炉相聚”,这种家庭团聚的浓重的仪式感不禁让人感动。记得影片中一位老父亲每年过年,都会提前好几天,备二十几碗自己最拿手的松皮扣给远嫁外地的女儿送去。这道菜将一块五花肉煮完腌,腌完炸,炸完又腌,腌完又蒸,差不多需要十几道程序。老父亲将细密的心意融进复杂的食物制作过程中,在餐桌上转化成为情感维系和美好的祝愿。这种认真和投入的仪式感,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敬畏。

大家都在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或许是因为生活的便利再加上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大多人也都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庆祝春节的各种仪式上。尤其是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名义,通过各种祭仪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的虔诚和对祖先的感恩的仪式更是被逐渐淡化。影片中不同地区从腊八开始,人们通过繁琐的过程制作贡品,期许神明、祖先能接受自己的诚意,并保佑现世生活。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食物永远是凡尘众生与天地神灵沟通的最朴素、最直接的通道。

片子里陕北的一家人,会在腊八时用上一两天的时间熬制一锅腊八粥,盛一碗用来敬天地,并念着顺口溜一样的祈祷。不觉想起我家每年年三十晚上,老爸必定把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端到院子里,举起来敬天、敬地,嘴里还念念有词,说些感谢老天保佑家人平平安安,祈求来年顺顺利利之类的,老妈都会在厨房里会心地笑。大约,这就是新年对于我们最朴素又最真挚的意义了吧。

“食物,永远是凡尘众生与天地神灵沟通的最朴素最直接的通道。”看《舌尖上的新年》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泪流满面。 这些制作工艺复杂的食物承载着劳动人民智慧和祈愿,也带着中国人对时光流转的感知,从农耕文明一路走来,也终将在我们的视野里越走越远。 我们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因为科技可以把那些繁复的,遥远的,寄托在时间里期盼和思念用简单高效的方式完成。我们这一代不再愿意祭祀,觉得那些仪式是封建落后。可是这些祭祀从本质上是人类人们对自然对祖先对神明的敬畏与对往后岁月的祈福。

蒙古的布里亚特包子汤汁迸溅,重庆的蒜苗腊肉满是人间烟火的味道,台南的油饭蟹黄满满,广西的十八酿蕴含着人们最委婉的希冀,浙东的鳗鱼、河豚美味之下是心酸,香港的盆菜是宗教文化的融合…最喜糖瓜和烧鹅的制作,糖瓜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揣度神灵的喜好,糖瓜奉以神灵,用麦芽的香气和甜蜜祈盼明年的美好;烧鹅的制作恰似中国武术,彰显中华文化的相通,也是父子之间的传承。影片最后是黄河边上的人们依次穿过绕成九曲十八弯的365盏灯寄托对明年的祝愿,全国十几个地方的人们团圆合影,溢出屏幕的是人情味儿。

《年味如何温暖人心》——一部纪录片探讨年味的魅力(年味纪录片免费观看)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