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对峙,宋韵浸润方塔园(品读千年宋韵,筑梦时代亚运诗歌)

新旧对峙,宋韵浸润方塔园(品读千年宋韵,筑梦时代亚运诗歌)

千年宋韵诗意“流动”,时空交叠,新旧共生;个性表达嵌入园林,与古为新,和合共生。在“云间第一楼”之南,方塔园独占一方风流,一园之内,古堑道、其昌廊、何陋轩、养德轩……包罗万象。

削尽冗繁,尊古存真

方塔园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先生的晚年杰作。1978年,冯纪忠接到以千年方塔为中心建一个历史文物公园方塔园的任务时,只见大片荒地中,宋塔与明代照壁静默相对,很难让人想到这里原是唐宋松江府的中心,府衙、城隍庙与兴圣教寺所在地。

与古为新,彰显宋韵,成了冯纪忠的设计构想。冯纪忠认为,与古为新的前提是尊古,尊重古人的东西,能够存真。其次,要让方塔在全园散发韵味。为此,他在设计中参考松江河湖水网交织与局部山峦起伏的地形条件,再以宋韵为主线,辅以碧水、古木等源于自然的“饰品”,让游客不由浮想联翩,畅想昔日唐代市河从此穿越而过的繁荣景象。

园林的整体设计为何不取明清,而独取宋代的精神?不仅仅是因为作为全园主体且年代久远的宋塔本身便在传达宋之神韵,更是因为宋代文化精神普遍具有追求个性表达的取向,在园林设计从“形、情、理、神、意”的转换过程中,主客体交融,师法自然,彰显情怀,与设计者本人的“意”不谋而合。

既是方塔园,那就要在视觉上先着重突出一个主体,这就是建于北宋元佑年间的方塔。方塔能屹立千年而不倒,源自其科学而巧妙的塔身构造。令人称奇的是,此塔虽为宋塔却呈现唐代楼阁式砖木结构,塔身木材用料较多却没有虫蛀、腐朽。值得一提的是,塔身建成时就往东南方倾斜。原是松江多东南台风所致,能工巧匠便将此自然因素纳入设计考量,不由让人称赞古建筑之妙。保持古建筑原真,不多做华丽文章,成了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采用了与文物相协调的小青瓦顶,更以具有时代特征的轻钢结构,表达了对历史的充分尊重。最终,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从情境相融的细微之处入手,一个兼具宋代精神的现代园林,显露真章。

得享静谧,城中寻幽

进入园内后,自有禅意袭来,身心与园外喧闹自然隔开。在旷远而幽静的空间里,各景点互成对景,步移景异,别有一番城中寻静之乐趣。

寻访方塔园,让游客得享片刻静谧,是游园主线。但一味的静,往往过于呆板。动静相宜,方显韵味,而这则通过园中巧妙设计的多处风景对比,得以生动体现。其中,园内每棵树的品种与栽种位置都经过精心设计。走进园中,先迎堑道,奇秀方塔,在前若隐若现。两壁弯折,草木映衬着壁墙,让人对见到前方景色的期待不断积聚,从而加重了见到方塔时的惊喜之感。走到堑道尽头,正前方是雄伟的清代上海妈祖庙,左前方是开阔的方塔广场,眼前豁然开朗。

隔湖远望方塔,院墙仿佛方塔底盘,人工石岸与草坪加以点缀,方塔之峻美愈发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园中各独立的个体,更是和谐自然地融入整体之中,随着光影流动、四季轮转,不停地散发着魅力。位于方塔旁的砖刻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之一;天妃宫作为现今上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大殿俊秀,气势恢宏;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的兰瑞堂,风格简朴,古韵盎然。

位于方塔园之东南角的竹林深处的何陋轩,更是深得古人笔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之真意,融情于景,与心宜也。其与竹景自然交融,自成园中之园。人们在喝茶歇脚,自得其乐。

文字:周加姚 通讯员 方原

图片:资料图

编辑:李翔 张友明 杨露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