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比房子更重要》:思考家的真正意义(思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家,比房子更重要》:思考家的真正意义(思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一处玄关,几双鞋子,以一个住宅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成长,声音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所住宅,陪你度过了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无论何时,家永远都在。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家,比房子更重要》:思考家的真正意义(思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1+N-N+1+1-2,最后等于我们俩

虽然是一则广告宣传片,但是第一次看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导演的拍摄手法很简单,镜头语言单一,甚至都没有人物出境,仅仅靠一处玄关,几双鞋子,就把住宅里面一家人的活动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而本片最大的创意就是把我们居住的房子“拟人化”,以一个住宅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变化和成长。

日本的广告一如既往的温馨又治愈,在做到商品宣传的同时又富含人生哲理,像一个老者娓娓道来,讲述着大家都明白却忽视的生活点滴和不甚在意的那些细节。

就像短片结尾说的那样“今天也幸福地欢迎你回家”,看完还真是莫名有些感动呢!

《家,比房子更重要》:思考家的真正意义(思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那套60平米的小房子,承载了我们仨共同的成长记忆

虽然现在一家人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但是记忆最深的还是小时候住了七八年的筒子楼。

那时的房子不像现在的商品楼,需要自己花钱买,因为爸妈都在一家国企上班,按政策只要是正式在编的单位员工,都可以分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妈妈说这其实是他们换的第二套房子了,因为我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方便接送,特意和领导申请换了一套离学校近一点的房子。

学校也是爸爸单位自己的厂办子弟小学,所以同学、老师其实都是一个厂子里的,这种独特的居住关系现在想想还真是亲切又温暖。

还能记起自己每天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在大院里疯玩,有时候饿了就随便去谁家吃一口,熟悉的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哪里像现在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人家蹭饭了。

这套60多平米的小房子,见证了我们一家三口生活的每个瞬间和值得纪念的重要节日:

爸爸升职,妈妈偷偷增加了新的菜肴;

我因为不练琴被妈妈责骂,爸爸跑来打圆场;

周末,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看电视;

把在家乡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一起过春节,谁想来年奶奶就去世了……

长大之后的我去外地读书工作,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虽然现在家里换了大房子,但是真正在家陪伴父母的日子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现在想想也就是住在小房子的那几年,才是我们仨真正在一起生活过的日子。

就像杨绛老师在《我们仨》写的那样: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请好好待他,房子也是家中的成员之一,是亲人呐

对不起,我还想带着大家一起走得更远,还想和你们一起继续冒险,但是我很幸福,谢谢你们一直对我这么好,我真的很幸福。——梅丽

作为一个资深的漫迷,《海贼王》一直是自己最喜欢的漫画之一,除了其传达出的热血和励志之外,伙伴间的友谊和团结也每每让人动容。

记忆最深的一幕是梅里号不能再陪伴大家继续新的航行时,船长路飞选择火葬作为践行梅里的告别方式,在火与影的交替下,每个船员都回忆起初登梅里号时稚嫩的自己,看着梅里号一点一点消逝于火光之中,每个人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梅里号陪伴草帽海贼团度过了最初美好的旅程,由着路飞胡来,上天遁地,早已成为大家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作为草帽海贼团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船,梅里号不仅仅是出海的航行工具,也不是简单落脚休息的地方,而是为大家遮风避雨的港湾,她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成员,同时见证了大家不断成长创造奇迹的过程,这是一艘奇迹之船,是草帽海贼团的家。

家没了的人,肯定是会哭泣的。

就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夜之间让无数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这场天灾人祸让周边的一切都夷为平地,掩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幸存下来的村民们看着地震被毁的家园,不禁痛苦失声。

无数人的命运因这一天而改变。然而,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人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他们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在这片土地上重建属于自己的家园。

地震的破坏和心中的悲痛,虽然在2008年5月12日永久定格,但是重建家园的这十二年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悲痛,同样也看到了灾民们对家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以及涅槃重生的勇气和决心。

你如何对待家,家就如何对待你

有一阵子自己特别喜欢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观看“出租屋改造”的分享视频,看着up主们花最少的钱,却能把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屋“华丽变身”,甚是惊奇。不禁发出“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的赞叹!

“买不起房子,不代表居住质量就要下降。”

“房子是租的,但是生活不是租的。”

对比上一代人只要有个地方住的简单诉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反而对生活的居住质量很看重。

就像孙燕姿在《完美的一天》中唱的那样:“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阳光洒在地板上,温暖了我的被子。”

某种程度上来讲,明亮舒适的房子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的。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屋内堆积的物品越来越多,房子成了搁置物品的“空间仓库”,失去了“家”原有的意义。

直到阅读了《断舍离》、《小家,越住越大》等空间收纳整理书籍之后,我才明白“家”是由硬件的“房子”和软件的“人”组成。

你如何对待家,家就如何对待你,相比房子来说,更重要的是住在里面的人。

1.从改善自己对待家的态度开始

有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身边经常存在着这样有趣的现象:

明明拥有价格一千万的豪宅,却只住出了两千块的价值,徒留财富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而总有些人,虽然每月住着两千块的出租屋,却享受着一千万的生活品质,把小日子过成了诗。

为何二者之间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就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住商。它和智商、情商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住商”这一概念最早由“容器工作室”的创始人逯薇提出,她在《小家,越住越大》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住商”指的是人与住宅的相处之道,是一种把房子住出价值和品质的能力。

住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住户的真实居住水准,与房子的大小、新旧、租买、贵贱都无关,只与住在里面的人息息相关。

某种程度上来说,“住商”其实是建立在智商与情商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思维逻辑、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合理的资金运用从而实现“会居家又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能力。

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住商,把生活打理地井井有条,与房子的相处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把劲用错了地方,总是太过在乎家庭内部的装饰装修和空间收纳这些表象的事物上来,却忽略了住在里面的人,只有从改善自己对待家的态度开始,才能收获收获舒适感与幸福感。

2.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处理好居住空间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总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抱怨:

“房子买的太小了,不够住!”“家里有太多的东西,总是放不下!”“要是装修的时候规划更多的储物空间就好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购买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往家里搬的物品也越来越多,似乎只有通过不断地“买买买”才能摆脱“家徒四壁”的错觉。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于购买商品的执着只不过是内心匮乏的一种欲望表现罢了。

于是在购买欲望的驱使下,我们居住的“家”慢慢就变成了堆放物品的仓库,越来越没有“家”的味道。

因此,学会给物质做减法,给精神做加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山下老师在《断舍离》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立足当下,通过整理、梳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脱离人与物品的执念。并给出了“断舍离”的内涵:

断=断绝不想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不需要、无用的物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我们断的是物品,但其实脱离的却是执念。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不断提升自己追求生活美学以及提升幸福指数的能力,“断舍离”其实是一种处事态度——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所谓“少即是多,简即是繁。”

我们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减少对物质的执着,而试着去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如曾国藩所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人可以没有房,但不能没有家。

房子已经超越了它原有的居住属性,里面注入了太多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可以这么说,我们居住的房子早已成为我们的家中成员之一,是亲人,是朋友,是伴侣。

而如何与自己的房子友好地相处,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简单来说——“好好住的地方就是家。”

我是@冯阿元 ,分享温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给大家,关注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