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包,鹤舞高原净土(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图片)

云南大山包,鹤舞高原净土(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图片)

云南日报记者 沈迅 瞿姝宁

【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3月

【关键词】救助

【黑颈鹤自述】

时过惊蛰,春风向暖,我在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早地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准备北归。

在当地的人们亲切地叫我 “雁鹅”“吉祥鸟”,大家都爱我护我。我和家人朋友们常在这里翩翩起舞,还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打卡”呢。

去年,我外出觅食时不小心受伤,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及时救了我,还送给我一份叫“卫星跟踪器”的小礼物,编号为T128,于是当地人开始叫我“T128”。

为保护我们,早在1990年当地就成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累计争取上亿元资金,建设一大批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恢复湿地面积2万余亩。

现在,我们大家族在大山包越冬的数量,已从建立保护区时的200余只增加到1500只以上。

【代表委员谈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

近年来,来云南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走进冬日的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高原精灵”踏雪起舞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来大山包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创下保护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1990年的200余只增长到2023年的1898只。

近年来,昭通市通过推进落实一部保护条例、建好一个补偿机制、实施一批生态项目“三个一治理”模式,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越冬野生鸟类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实现了从“人进鸟退”到“人退鸟进”再到“人鸟共生”的生态蝶变。

昭通始终把生态保护治理作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结合脱贫攻坚、生态搬迁等政策,从保护区搬出村民1696户近8000人,并将迁出村民留下的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和湿地,给予农户退耕补偿,既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又有效减轻保护区人畜活动影响,实现民生与保护双赢。

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在核心区实施退耕还湿、裸地修复、冲蚀沟渠治理等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共恢复湿地20000余亩,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昭通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赤水河源头,生态地位特殊,保护责任重大,守护好“高原精灵”的冬日家园是我们的目标,让乌蒙大地天蓝地绿水清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昭通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扛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上游责任,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努力让昭通的山更绿、水更清、峡谷更美丽,让绿色成为昭通的“幸福不动产”。

《青海日报》(2023年03月07日 第12版:两会特刊 党报联动)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