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情感背后,《我和我的家乡》献给观众的喜剧片奇妙体验(《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讲解)

扫去上半年的疫情阴霾,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早早将这个国庆假期筹划为返回家乡、与亲人团圆的大日子。而接连迎回《夺冠》《姜子牙》《急先锋》等春节档影片的中国银幕,也令这个叠加中秋佳期的八天长假,满是过年般的团圆感觉。

真实的情感背后,《我和我的家乡》献给观众的喜剧片奇妙体验(《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讲解)

既然是过年,家乡与“春晚”自然一个都不能少。在编剧束焕眼中,十月一日就将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正是以家乡之名网罗中国影坛顶级笑匠的一部“电影界春晚”。

如果说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已足够令观众眼花缭乱的话,那么作为姊妹篇的《我和我的家乡》不仅汇集了目前中国电影界最顶尖的制作演出阵容,更由中国喜剧电影界的最强天团联手打造出五段“家乡喜剧故事”,在逗笑观众之余,还以“笑中带泪”的方式流露出对故土的真挚情感!

真实的情感背后,《我和我的家乡》献给观众的喜剧片奇妙体验(《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讲解)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观看这部影片的感受,那么必须承认,《我和我的家乡》是在用最为通俗易懂的喜剧桥段,向观众传递着爱与温暖的动人主题。虽然五个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并非笔者的家乡所在,但在观影过程中我时而为创作者的离奇设定笑到流泪,时而又被故事情节的惊喜转折感动到眼眶湿润。由此不难证明,这些故事是否发生在特定区域其实并不重要,其内在表达出的“共情意识”才是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所在。

作为《我和我的家乡》的总导演,宁浩不仅需要协调五个故事之间的情感张力,同时还得保证自己执导部分的质量。尤其是作为开场,如果不能迅速将观众拉入影片营造的情绪氛围中,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故事的呈现效果。有鉴于此,宁浩导演选择再次与葛优老师合作,讲述张北京未完成的“好人故事”。

真实的情感背后,《我和我的家乡》献给观众的喜剧片奇妙体验(《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讲解)

在《我和我的祖国》里,葛优饰演的北京的哥为了帮助汶川受灾的孩子实现奥运梦,放弃了现场观看奥运开幕式的门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北京好人》中,张北京又一次遇到了难题:好不容易攒下买车的钱,到底该不该借给急需用钱看病的远房表舅。

熟悉宁浩导演作品的观众都知道,他擅于从底层视角出发,站在普通小市民的立场讲述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喜剧故事,因此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共鸣。此番导演将焦点对准来京务工人员看病贵的问题,无疑戳中了广大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而导演则以颇为高级的喜剧形式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严肃探讨。

面对农村表舅的困难,张北京很想帮忙,但又不情愿将辛苦攒下的钱就这么借出。两难之下,“急中生智”的张北京竟然想出了一个荒唐的办法,由此引发出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尤其出彩的部分在于葛大爷那毫无违和感的“戏中戏”,完全体现出老戏骨的深厚功力。

如果说《我不是药神》是以先喜后悲的形式讨论严肃的民生话题的话,那么《北京好人》则反其道行之。而在密集的笑点与幽默的桥段之余,影片亦交代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的不易。特别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巨型城市中,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都无法保障。

宁浩分别以两个来自河北农村和北京底层的小人物进行对比,瞄准的其实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而在这段城乡和解的旅程中,作为一个喜剧片导演的宁浩,在带给大众欢乐之余,体现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

《我和我的家乡》讲述的虽然是发生在祖国五个省份的地道家乡故事,但巧合的是,五个短片都采用喜剧形式将关乎家乡发展的宏大主题与微观层面的个人叙事无缝衔接起来。而看似欢乐热闹、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情节结构下,实则勾连起的是每一位个体对乡土的热爱眷恋、以及希望建设/回馈家乡的真挚热情。

从五个故事中这些极富个性的小人物的微观视角切入,影片带着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巨变,无论是贵州天眼、5G网络、还是直播带货、快递外卖、物流基建等都是如此。

而更重要的是,影片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瞄准地依旧是个体情感层面对家乡与人的内在关怀,观众在欢笑之余,被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情所打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超越纯粹娱乐而上升至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原因所在。

有些巧合的是,今年的国庆正好与传统佳节中秋“撞档”,由此更是充分将中国人自古以来“家国一体”的情怀诠释出来,当中国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与强大祖国的热爱融为一体,并借助节日这样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时刻得到抒发之际,前往影院观看《我和我的家乡》无疑是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