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人评为满分的R级电影,每人都拥有一座小金像(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称为钻石级电影)

一部传奇之作问世后会遭遇什么?

除了无休止的讨论,可能就是不断的再加工。

《沉默的羔羊》正是如此,最近又双叒叕出了续集,明年年初播出。

34万人评为满分的R级电影,每人都拥有一座小金像(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称为钻石级电影)

作为电影史上最值得细细品味的神作之一,《沉默的羔羊》曾在第64届奥斯卡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五项大奖。

迄今为止,奥斯卡颁奖史上总共就只有三部电影获得大满贯(另外两部是《一夜风流》和《飞越疯人院》)。

从导演到男女主演再到编剧,人手一座小金人,这番景象在悬疑惊悚片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也早就数不清,先后有多少部影片借鉴过它:

1992年,《审死官》宋世杰被绑住的造型,恶搞了汉尼拔的装备;

1993年,吴镇宇邱淑贞主演《雨夜天魔》设定与《沉默的羔羊》如出一辙;

2011年,美剧《尼基塔》第二季,仿佛被汉尼拔大叔附身的Percy大叔……

不可否认,经典总是带着时光不腐的魔力。

而这部绝不止于恐怖片意义的典范之作,更是做到了几乎每个细节都值得再三推敲,怎么看都看不透。

毫无疑问,《沉默的羔羊》是一部难得的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

你几乎无法定义它。

没有什么暴力血浆充斥的镜头,却有着比恐怖片还深的凉意,明明是一部情人节上映的娱乐片,却给多少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

恰如网友@原来是西门大嫂所言— —

“经典的电影就跟古老的名牌一样,完胜在排布上绝对经得起磨砺的环环相扣以及细节上无可挑剔的分布设置。”

这才是《沉默的羔羊》封神的关键。

首先,设定很绝。

剧情一言以蔽之,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听起来很是荒诞讽刺。

谁是警察?

一堆大高个儿男性中,看似最柔弱不起眼的那个女性,FBI受训实习探员克拉丽斯。

谁是她求助的杀人狂魔?

镜头再次让人出乎意料。

不像克拉丽斯刚走进牢房看见的那些,穷凶极恶、笑里藏刀、沉默寡言。

恰恰相反,对方有文化有修养极尽优雅。

甚至会让人觉得,“如果他不是整天嘴上念叨着吃人,和他共进晚餐一定是世上最迷人的事情”。

变态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变态……

他本身就是一种杀伤力惊人的凶器,一番由内而外的审视度量就能将你灵魂中的软肋掐的死死的。

这样两个人交锋,无异于天使魔鬼。

不得不说,这两位选角也真是绝了。

可能有人不知道,在片中奉献了飙戏盛宴的福斯特和霍普金斯,当初是在制片公司和导演的“互相嫌弃”中才定下来的。

真的,就跟小孩子闹脾气似的,“你接受朱迪我就接受安东尼”。

犹如天选。

其次,本片对于电影语言有着非常出色的运用。

尤其汉尼拔和克拉丽斯的对手戏。

虽然统共加起来才四场戏,连影片四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出来的火花是惊人的。

克拉丽斯初见汉尼拔:镜头动,人物不动。

在特制的树脂玻璃牢房中登场的汉尼拔,俨然就像个标本,鱼缸里的鲨鱼。

明明是奉命来问话的克拉丽斯,面对着汉尼拔摄人心魄的双眼和反客为主的对话口吻,不由自主地陷入被动。

镜头越来越近,封闭的空间产生越来越强的压迫感。

被汉尼拔嗅出平常用润肤露和喷香水的习惯,克拉丽斯产生了被看穿的不适,随之岔开话题。

镜头在此时跟随两人的视角,通过景别的快速变换,凸显了汉尼拔更进一步的压制。

镜头语言与福斯特、霍普金斯你来我往的飙戏盛宴融为一体,堪称完美。

除此之外,《沉默的羔羊》对暴力和变态的呈现也做到了恰到好处。

不多,却相当够劲儿。

布满血印的墙壁,残留着一枚指甲盖。

汉尼拔杀完狱警后,手随着乐曲的旋律轻轻摆弄,他一脸的享受。

那一番沉浸其中的姿态,仿佛他不是在杀人,而是刚刚指挥完一场小型音乐会。

以及,野牛比尔在他布满蛾子的房间缝制他的人皮新衣。

封闭的环境、幽暗的镜头、适时的音乐运用以及侧面给到的暴力镜头,增强了影片的悬疑和恐怖氛围。

这一点,《沉默的羔羊》处理得非常高级。

而这部电影的精细做工,当然远不止如此。

就说一点,野牛比尔房间里的蛾子,差点让导演一夜愁白了头。

为啥,那并不是普通的蛾子,而是带着骷髅头图案的“鬼脸天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它的特征是变,由虫变成蛹,又由蛹变成蛾,象征着野牛比尔转变的心理形态。

但是你知道吗?

这种蛾子根本适应不了当时匹兹堡的低温环境,一买回来就全部死翘翘了。

没办法,只得买回了跟它体型相似的另一种蛾子。

骷髅头图案怎么办?

剧组是一只只给蛾子画上的戏服。

想了各种办法,最后想着在假指甲片上把骷髅画好再用万能胶粘到蛾子身上。

问题又来了,万能胶粘完就变硬了— —

蛾子不会飞了。

咋办?

换弹性胶水,这样就不耽误蛾子飞了。

但是低温条件下,蛾子并不能按照拍摄要求一直飞。

行吧,剧组后来在给蛾子做戏服时又加了个小飞行装置,用直径0.01cm的钨丝绑在蛾子身上。

最后最后,又把蛾子整个绑在钓鱼线的一端,人工一次次扔进电影场景里。

蛾子:我太难了。

剧组:我更难。

包括搭建监狱场景、挑选汉尼拔面具,剧组也都是费了好多心思,不断地寻找拍摄和镜头呈现的完美融合。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追求的不仅仅是真实的恐怖感,它也具备足够的深度。

片中,野牛比尔的角色形象是基于现实中三位连环杀手打造出来的。

他们都在当时美国社会新闻的头版头条出现过:嗜好剥人皮的艾德·盖恩、将被害女性引诱进货车的特德·邦迪、以及将被绑架的女性囚禁在地窖中的加里·海德尼克。

这个角色形象,也深刻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犯罪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沉默的羔羊》并非以此为噱头,而是从心理的角度极尽精细地剖析这类罪犯的动机。

当时,该片在美国上映后,连续五周位居票房冠军。

也是在这时,同性恋权益组织掀起了对该片的抗议活动,他们认为野牛比尔的形象是对同性恋群体的抹黑。

事实上,野牛比尔的伪装人格与性取向无关。

影片借用汉尼拔对野牛比尔心理层面上的分析,已经鲜明给出了答案。

由于童年长期遭受虐待,他讨厌自己的身份,他误以为这是他成为变性癖者的原因。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认知障碍。

正是他对自己骨子里的痛恨,令他产生了不惜任何代价变成一个与自己毫无相似之处的人的想法。

而这种复杂心理形态的呈现,在片中很多角色身上都得以投射,与人性的种种欲望交织缠绕。

这才是《沉默的羔羊》真正恐怖的源头— —

社会秩序的畸形结构,使得看似不起眼的危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最终上演难以抑制的反噬。

就像影片的最后,乔装隐藏在人群中的汉尼拔,一步步跟着他的猎物远去。

那又何尝不是一场逐步激化的反噬。

可悲的是,温顺而善良的羔羊们依然得不到来自上帝的安抚。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