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爱情内心:探索爱情的本质”(瓦西列夫认为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命题。有人说帅哥美女、声名显赫而风光至极的是爱情;有人说趁早动手多多益善,把对方追为“战利品”而满足一己之欲的是爱情;也有人说世上本没有爱情,有了车子房子,钱多了也就自然有了爱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恋爱者,就会有一千种爱的模式和内容。爱情,似乎谁都能谈并且都能谈出个人的见解。我并不赞成将青春凝固在回忆与憧憬中,也不愿满眼都是小儿女的缠绵,只希望能赋予“爱情”这亘古传唱的话题更鲜活、现代、具体的解释,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发掘生活的一点诗意,给疲倦的心灵一个休憩的港湾。 有位哲人说过,凡是能说的都能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应该沉默。爱情属于这一类——无法说清楚,却可以交流。因此我根本不能也无意于把爱说清楚。谈“爱”,不是为了展示一种知识,仅仅是提供一种交流的可能 。

为何爱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答案。当你爱上一个人再去寻找理由,这似乎是后验了,所以无关紧要。但是为什么会热望爱情?无疑离不开个体的需要。首先是生理需要。幼儿不会有爱情,因为他还没有成熟,没有生理(性)的需要。不过,已近迟暮也需要爱情。这是社会性需要,比如,安全感的获得,爱与归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甚至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爱情产生的动因。这些动因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你对爱情以及对象的认知。爱情产生除了动因,还得有诱因。外在环境、内部心理状况和对象的宜人性都可以构成诱因。当诱因和那个他(她)遭遇了,你呼吸急促、心狂跳不止,这个时候,你的生理唤起便会让你的理性认知尖叫,就是他(她)!于是爱情产生了。

可以说爱情绝不是无中生有的,虽然她在某个时刻像雷电一样击中你,其实那个他(她)已经在你心中酝酿很久了。可见一见钟情并非神乎其神,而是“蓄谋已久”。可以说爱情有些时候不过是美丽的错觉。当然即使没有这些错觉,爱情的独特性和突发性也足够引无数英雄(须眉)尽折腰了。

爱什么

谈到爱的对象和内容,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两种病态爱情是把爱当作相互的生理满足对象,以及将爱当作同舟共济和逃避孤独的“避风港”。真正的爱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种类型:生理之爱,心理之爱和精神之爱。它们是爱的不同阶段,分别对应性欲、情欲和灵欲。

我们平时谈到的——男人通过性欲抵达情欲,女人通过情欲引发性欲——就和爱的类型有关。生理之爱对应的是性欲,一种身体成熟而形成的难以遏止的冲动,一种与某个个体(一般指异性)融为一体的渴望。因为它的破坏性和冲动性,很多时候特别在传统文化氛围下倾向于称为恶。性欲只有当它泛滥而不节制是才是恶。但是需要小心的是青年男性因为生理冲动会表现得格外的“饥不择食”或“不择手段”。很明显,禁欲主义或纵欲主义都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它。真诚的表达,有效的监督,在互动基础上合理的疏导,这是大有裨益的。性欲不可避免地朝向某个具有生理魅力的个体,成人特别是男性对异性身体和相貌不变的兴趣就不足为奇了。当然相貌不仅有生理上的吸引力,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方面。美貌还体现了社会价值、审美和遗传优势。因此这个时代对美貌的如此夸张追求我们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了。只是仅仅追求美貌的爱情,那是十分危险的。一方面爱情变得格外容易产生,因为美貌的男女如此多;另外一方面爱情如此不稳定,爱你的美貌,更可能爱别人的美貌。因此和美貌一样对对象能力、地位和财富过于执著的爱,都十分危险。因为他们不是可以永久常在的。爱情必须是寻找到那个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他(她),爱上那种不会因为年纪和时间消退的东西。只有对人性的爱才可能实现这点,它在心理之爱特别精神之爱中得以体现。

爱情最大的本质是基于生理却高于生理的人性之爱,具有超越性和互动性。因此爱情让人性成熟,让人互动中感受生命的甜蜜和人性的真善美。爱是在生理冲动中萌芽,在生理和心理之爱中成长,指向精神之爱,即人性的最大完满。所以爱情也就成为我们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所有文明时代永远不变的颂写主题。

因此,你可以爱他(她)的美貌,能力,和你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以及其他价值,但是不要忘了,一定更要爱他(她)的人性,爱他(她)的灵魂。

如何爱

知道了为何而爱、爱什么,如何爱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许多年轻男女苦于无法去表达爱,让爱成长,结果墙角的玫瑰只能静悄悄的开了。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艺术,是种能力。他告诉我们爱是可以学习而且应该学习的一门艺术。不过很多PLAYBOY把爱作为一门技术,我是不敢苟同的。完全成为技术的爱和机械操作有何区别呢?爱情固然需要合适的途径和手段来培育,但绝对不能异化为技术性“击倒”。

爱是需要学习的。学习什么呢?学习爱的知识:关切、尊重和责任。爱的知识不像其他科学和学科知识,标准而规范。爱的知识是一种波兰尼所说的缄默知识,藏在文学与艺术里,藏在周围那些人言行之中,藏在你生命的隐秘里,需要你去发现。它始终是开放的,需要不断填充的。爱如同一棵树,需要不断的吸收,否则它会枯萎。关切、尊重和责任都是和个人性格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爱的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性的完善。一个具有爱的能力人不会过于担心得不到爱,他们深信: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这和那些不成熟的爱——因为我被爱,所以爱——完全不同。

至于如何学习爱?一定的尝试,耐心,专注还要全力以赴。弗洛姆如是说。 此外,我们从爱的繁体“愛”也能发现窍门,那就是要用心去爱。在日益现实和物欲化的环境里,我们需要保持对爱的理想。可以说爱是种信仰。为了这人性之树上最美的花朵,非得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多数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也坚信,爱就是给予,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只是爱不是丧失自己的赌博,不是以失去自我为代价。爱是把自己的生命内涵给予出去,由此丰盈他人;同时升华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对世界的挚爱。爱或许是自私,同时它也是对自私的一种扬弃。于是我经常告诉自己:通过爱你,更爱自己;通过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去爱吧,在爱中成长,在爱中生成你自己。

爱了以后

多数爱情故事总是在爱了以后结束,以有情人终成眷属收场。其实这只是爱的前半部,甚至还只是心理之爱或生理之爱的迷狂期。其实爱也需要时间的磨砺和生命的融合。如果把爱仅仅当作一种燃烧,那么它烧得越旺,熄灭得就越快。而且这类婚姻多半是爱的坟墓。因此爱了以后,还需要对爱进行引导和共同的经营以及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爱了以后,我们不得不审视爱。在爱的旋涡里固然幸福,毫无自醒则将令人担心。恋爱关系甚至婚姻关系的确定还只是一个开始,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把爱当作结局,那么爱情很可能会早夭;如果你把爱当作全部,那么你可能会失去一切。所以在恋爱时要想到分手,在婚姻开始的时候要想到可能结束。爱,特别是不成熟的爱经常会带来伤害。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爱的伤害里成长,因为没有谁天生就懂得爱。

爱情总会涉及谈婚论嫁。结婚是走进婚姻的殿坛,还是爱的坟墓?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锅碗瓢盆吵闹打?是转变成无言就是默契的亲情,还是至语无声的精神合一?都有可能。你选择精神之爱也好,温馨的亲情也不错,生活的平凡和琐碎或许也是无奈中的最佳。总之,选择你们所要,承担你们所要。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