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古镇:魅力四射的景点之旅(恋综芳心纵火犯他魅力四射裴歌)

千灯古镇的魅力四射

(摄影 钰林等)

9月5日中午,我们在甪直古镇吃过中餐,立即驱车奔赴第二个景点——千灯古镇。千灯古镇对我们来说,都有点陌生,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古镇。

我们计划是下午13:00—15:30,游览千灯古镇;然后还要去锦溪古镇游玩,夜宿周庄古镇,可谓是一日游四镇,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雨渐渐地小了,可是在千灯古镇仍有小雨伴随,只是对我们游玩古镇已没有多大的影响。在千灯古镇入口处的大牌坊旁边,我们拍摄了到此一游的合影。

千灯古镇:魅力四射的景点之旅(恋综芳心纵火犯他魅力四射裴歌)

图为千灯古镇入口处的大牌坊

千灯古镇的简介

古镇千灯,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如今,千灯古镇保存完好的景点有: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故居,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3年)的秦峰塔,素有”土建筑金字塔“之称的少卿山,石板街和一线天及水秀桥丽的明清古石桥。

苏州昆山古千灯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的创始人顾坚的故居、顾坚纪念馆就在南大街116号,有昆曲现场表演,南大街上还有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的故居,有现场表演苏州评弹的古戏台,千灯馆,等文人雅士游赏之地。顾炎武(1613一1682),初名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昆山人。少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斗争;后又参加抗清起义。学识渊博,为著名学者。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千灯古镇:魅力四射的景点之旅(恋综芳心纵火犯他魅力四射裴歌)

图为千灯古镇的简介文字

千灯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图为千灯古镇游览示意图

游过千灯古镇,才能来述说一下千灯古镇的概况。从我们这次游千灯古镇的亲身体会来说,这个古镇确实有着与其它古镇不一样的风采。确实,星罗棋布的江南古镇有着差不多的景观,无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一条河流穿镇过,两边民居依水居,枕水人家闻水声,声声催人入梦去。

诚然,千灯古镇也有这样的特质,有着与江南古镇相似的景观,但千灯古镇有着它独特的景色,独特的历史,有其它古镇没有的东西,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千灯古镇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让人眼花缭乱。

三桥邀月真的很美

千灯古镇有与其它古镇都具有的宝塔、古桥、古宅,这些都不稀奇,但是有一处景观却是别处没有的,这就是位于古镇中心位置的一处景点,叫做“三桥邀月”。

千灯古镇的旅游宣传册上有“三桥邀月”的简介,我把它录在下面:

三桥是千灯水乡桥文化的精华和缩影。跨过三桥,就跨进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千灯古镇.。 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 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恒升桥下的大河原名为千灯浦,为纪念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而改名尚书浦。宋元时代江南水患严重,明永乐元年,户部尚书夏元吉奉令携太常少卿袁复开浚吴凇江,顺便疏拓千灯浦,百姓为纪念夏元吉把千灯浦改名尚书浦。尚书浦北起吴凇江,南达淀山湖,历代是水上交通要道。

三座不同朝代修建的桥连在一起,桥旁有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有一座千年古塔“秦峰塔”做标记,从而组合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色绝美的景观。这是一幅十分中国风格的画面,可谓是经典之作,让人百看不厌,十分留连。

我们在“三桥邀月”处逗留片刻,欣赏这幅经典画面,虽然正值中秋时节,可惜白天这个时候没有月亮高升,三桥当然邀不来明月。我想象着明月下的三桥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三五好友在明月下对饮,吟诵着苏东坡老先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该是一种多么畅酣淋漓的感觉啊!

我想,三桥邀月这个景点是千灯古镇最经典的景点,是每一位到访千灯古镇的游客务必要去打卡的地方。走一走三桥,思一思三朝,观一观桥下的尚书浦,留下对千灯古镇最美的印记。

图为千灯古镇的一个经典经典——三桥邀月

图为千灯古镇经典景点——三桥邀月的实景

图为横跨在尚书浦上的恒升桥

图为千灯古镇的水乡风貌

图为千灯古镇的水乡风貌

图为千灯古镇的水乡风貌

千灯古镇有一条悠悠石板街

石板路是每一个古镇的标配,可以说没有石板路的镇不能称之为是古镇,柏油路、水泥路都是现代城镇的标志。只有原汁原味的石板路才是心目中古镇的设施。所以,也许有人会说这种石板路司空见惯,有什么稀奇的?确实,以前这种石板路是随处可见,记得我家乡宁波市内就有许许多多铺着石板路的小巷里街,令我印象最深的当是宁波鼓楼附近的“呼童街”,呼童街从中山西路到中山公园前面东西走向的那条路,总有好几百米吧。我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走过这条石板路——呼童街,也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

可是,在近些年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中,这些有着历史印痕的小街背巷都渐渐地消失了。原汁原味的石板路越来越少,以致成就了千灯古镇的这条石板街。

下图上关于千灯石板街是这样描述的:石板街与尚书浦平行,南北贯通,连接之路成百脚状。全长1500余米,其主干道长800余米,由2072块条形花岗岩石板铺成。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时期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请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形成今天纵横交错、贯穿古镇南北的格局。

请注意最后一句话:石板街是江南古镇中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我们一行人走在千灯古镇悠悠的石板路上,天虽下着小雨,但一点没有影响我们欣赏古街的兴趣,狭窄小巷两边都是各色店铺,店主们热情地招揽着生意。只是因疫情关系,来小镇的游客不多,显得比较冷清。

图为关于石板街的文字介绍

千灯石板街

走在石板街上的行人寥寥

图为石板街上的店铺

略显冷清的石板街

徐福与千灯古镇的故事——参观徐福纪念馆

在千灯古镇有一个“徐福纪念馆”,那天我第一眼看到徐福纪念馆,还不能肯定就是东渡日本的那个徐福,以为是吴地一个名人纪念馆而已。待走进纪念馆,看到里面伫立的徐福塑像和介绍,才肯定这个徐福就是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文明的种子和童男童女,对日本有重大贡献的徐福。

原来,徐福东渡与吴地文化特别是与千灯历史文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资料介绍,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携带“百工”, “五谷种子”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

据研究,徐福东渡与吴地、与千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福从北方沿海起航后,沿海岸40米等深线南下海流漂行,途经吴地千墩,在此中转、集结、驻泊、休整补给物资人员并换乘船只,借长江、钱塘江江流和季风,将船队冲向东海,至黑潮暖流北上,成功东渡日本。
为了纪念徐福的壮举,也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千灯古镇建有徐福纪念馆。

徐福对日本是有恩的,当年的童男童女也繁衍了多少优质的人儿,带去的技术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但是,谁能想到2000多年后,日本人的铁蹄踏进华夏大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真的是不可理喻啊!

图为千灯古镇的徐福纪念馆

图为徐福东渡与吴地千墩

图为徐福纪念馆里的徐福塑像

徐福——中日友好往来的开拓者

秦望山

在徐福纪念馆里展出的东西都是正常的介绍,倒是纪念馆旁边花园里的一座土墩非常有意思。

一座只有大约三、二米高的土墩,竟然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秦望山。这座土墩也许就是千墩镇千座土墩中的一座。眼前的小土墩来头很大,竟然是二千多年前秦始皇修筑的“秦望山”,“山”旁边还有烽火楼,像是一座要塞。

看了秦望山,确实是领教了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的精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土墩山,是千灯古镇的名山,承载着二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发扬光大。

秦望山静静地矗立在徐福纪念馆的花园里,向游人诉说着千灯镇过往的历史,佐证着秦始皇曾经到过这里,千灯镇的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镇。

花园里的石碑廊里陈列着很多古碑,上面有诗词,也有文字介绍,只是没有时间一一欣赏。其中的一块石碑上有一首宋朝的名诗:

这是一首出自宋代卫泾的《游澱湖》:

全文如下:
疏星残月尚朦胧,间入烟波一棹风,
始觉舟移杨柳岸,直疑身到水晶宫。
鸟鸦天际墨千点,白鹭滩头玉一丛。
欸乃一声回首处,西山横在有无中。

图为徐福纪念馆里后花园

图为徐福纪念馆花园里的“秦望山”

图为徐福纪念馆里花园的景观

图为可能是与秦望山有关的一块碑,文字中有秦始皇的事。

图为是石碑上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宋代的名诗、

参观当铺

走出徐福纪念馆,向前行几十米进入一个当铺参观。实际上,这个当铺是与徐福纪念馆连在一起的,后花园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就走出了纪念馆再进入当铺,凭空多了一番查验健康码的麻烦。

这家位于千灯浦畔北大街的“余家当铺”,号称“中国第一当”,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我不解的是,一个蛮大的当铺居然是在一座小镇里,一般这样的当铺都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因为生长在红旗下,没有见识过旧时的当铺。旧时的当铺行业是一个很黑的行当,常常与黑恶势力勾结,鱼肉普通百姓。当店里的模拟蜡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百姓到当店典当物品的场景。一个老太太颤颤巍巍地把“当物”举过头顶,伙计端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接过东西再估价。往往把价钱压得非常低,可谓是羊肉当狗肉,你要当就当,不当拉倒!一旦当期一过,当店就能把当物归己,赚取一大笔钱。而穷人为生活所迫,只能吞下苦果。

这家当店是有名的“余家当铺”,是一个红顶商人,名气蛮大,当铺后面的宅子富丽堂皇,摆设考究,是远近闻名的商人。

图为千灯古镇的余家当铺

图为余家当铺游览图

图为一个老人家的蜡像正在当店典当物品

图为当铺内的模拟场景

图为立三堂的文字说明

富丽堂皇的立三堂

摆设考究的立三堂

后花园

延福寺

千灯古镇有一座有名的寺,叫做“延福寺”。我们曾在浙江武义县游览过一座元代的古寺“延福寺”,领教了元代大殿建筑的风采。今天,在苏州千灯古镇又参观了一座延福寺。这座延福寺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千灯镇延福寺是徐福的子孙徐延为纪念先祖徐福所建,延福的意思中也许有延长徐福的恩德的含义。

延福寺的格局也许与普通寺庙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大的看点是寺旁的秦峰塔和寺内玉佛殿内的一尊大型玉卧佛。这尊玉佛是用缅甸珍贵的玉石雕琢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玉卧佛,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在玉佛殿内细细瞻仰了这尊世界第一的玉卧佛,卧佛真的是栩栩如生,庄严地端详着世界,为民佑福。

图为延福禅寺

图为延福寺大雄宝殿

图为延福寺内的三圣殿

图为延福寺内景

图为秦峰塔的文字介绍

图为秦峰塔雄姿

图为玉佛殿

图为玉佛殿里的玉卧佛

图为玉卧佛的文字介绍

千灯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

千灯古镇位于昆山市境内,是昆曲的发源地。昆剧(别称昆腔、昆曲),原名“昆山腔”,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苏州昆山一带产生的这种戏曲从地域当中来取名字而得的昆曲这个名字。昆曲产生的时期是在元朝,所以,昆曲可以说在中国的戏曲当中是比较古老的存在。

图为昆曲发源地千灯

图为介绍千灯是昆曲发源地的文字

千灯镇是昆曲之乡

中国曲艺之乡千灯镇

图为古戏台内的办公场地

图为演出昆曲的古戏台

我们在古戏台观众席上合影

古戏台

图为昆曲的剧目

昆曲的生旦净未丑五个行当

在千灯古镇看千灯展览

千灯,顾名思义,也就是一千种灯,千灯万盏放光彩,千灯与灯有关。的确,在千灯古镇是以灯作为自己的品牌宣传方式,在千灯古镇有一个灯具博览馆,集中展示了自古至今的各色灯具,可谓是琳琅满目,令游人们大饱眼福。

有意思的是,千灯并不是这个古镇的原名,原来叫“千墩”,这个“墩”字不是很文雅,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把墩改成了灯,因为在当地吴语区,灯和墩是同音的。其实,在普通话里灯和墩是不同的音。大英帝国首都伦敦的敦虽然不是这个墩,但发音总归是一样的。大桩兄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南京外院“五福楼”,把上Washroom隐晦地称为上“伦敦”,多么高大上啊,其实是上那个轮流蹲一下”的“轮蹲”。所以,千灯镇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把镇名改为千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千灯为古镇带来了光明,千灯为古镇迎来了众多的客源,真的可以说是“千灯万盏放光彩,千灯万盏客流来”,难怪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听到过千灯这个地名哦。

千灯草堂现藏历代灯具一千余盏,这些灯具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跨度超过5000年。是一部用实物书写的“灯具发展史”。其中一盏天然石灯,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馆内年代最久远的灯。

图为千灯古镇的“千灯馆”

图为千灯灯馆的文字说明

图为千灯馆入口

图为千灯草堂

智慧灯

光传百代

千灯灯馆:千灯草堂

图为千灯馆内景

图为展出的灯具

琳琅满目的灯具

图为琳琅满目的灯具

图为灯具展品

图为古代的灯具

图为考古得来的古灯具

各色古灯具

已然锈迹斑斑的古灯具

顾炎武是千灯古镇有名的名人

千灯古镇内还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顾炎武故居,这也是千灯古镇的核心景观之一。要问顾炎武是谁,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提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这句激励爱国之情的话就是顾炎武先生说的。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

顾炎武的家乡就在昆山千灯古镇,在古镇里有顾炎武的故居、顾炎武的墓,都是为了纪念这位明代的爱国主义学者暨伟大的思想家。

图为顾炎武纪念馆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图为顾炎武故居文字说明

图为顾炎武故居的贻安堂

顾炎武先生的爱国情怀

图为顾炎武故居内景

图为顾炎武先生的雕像

图为顾炎武相声与夫人的合墓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