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牧马山,赏应天殿(牧马山应天寺)

唐玄宗跑,唐玄宗跑,唐玄宗跑了,唐僖宗跑。一个为了躲安史之乱,一个为了避黄巢起义,历史上,两位唐王先后都跑到成都来避难。

尤其在公元881年1月,黄巢军攻破长安,19岁的唐僖宗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走崎岖山道,仓皇入蜀到成都。

初来乍到,也没什么妥当的地方去,寺庙成了最好的选择之一。有房子,有园子,约等于一个小皇宫。落脚宝光寺时,宝光寺还不叫宝光寺,唐僖宗在这里修建了行宫。

将青羊宫作为行宫时,青羊宫也不叫青羊宫。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83年,唐僖宗才下诏把这里改名为青羊宫,名字流传至今。

青羊宫、宝光寺都太有名,早已经是省级或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流牧马山上,还有一处古寺,名气稍逊,但和唐僖宗关系也密切。他也曾以此寺为行宫小驻,并为禅院亲赐寺名。

徒步牧马山,赏应天殿(牧马山应天寺)

唐僖宗入蜀时,还带了一位名叫孙位的宫廷画师。孙位和成都名画师景焕在寺中所绘东、西部天王及其随从、云龙壁画,堪称一绝。

这个寺,就是一度是双流最古、最大的应天寺。

徒步牧马山,赏应天殿(牧马山应天寺)

壁画早已灰飞烟灭,寺庙建筑大多也是近二十年来才逐渐恢复修建的,但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人去寺里烧香拜佛、拍照打卡,吃10元钱一个人的斋饭,寻一口三国时期的诸葛井。

意外发现水缸中水草稀奇地开出白色的小花,想大声喧哗又不敢,“快来看,就是泸沽湖那边的水性杨花!”到底,应天寺还有好多惊喜在等着我?

当然是坐地铁去应天寺,极其方便。地铁10号线有一个应天寺站,站在站台上,便可以望见小山坡上应天寺的大殿。站和寺,距离只有三四百米。

倒不用着急直接在应天寺下,不妨提前一个站,在双流西站下,出E口,穿过大件路,经长兴路,沿着河渠,从一条清静无比、人烟稀少的小路,徒步前往应天寺。

慢悠悠徒步,拍照、磨蹭,顶多一个半小时。强度很低,收获到的,却是妙不可言寻访古寺的过程。

有时候,走在林间小道上,甚至会让人想象,一千多年前,唐僖宗是不是也从类似的小道经过,并前往应天寺的。尽管,这不是一条严格意义上的古道,路面都是水泥地面。

具体的路线是出地铁站,过涵洞到长兴路,往半山卫城方向直行。过第一座桥,还未到第二座桥时,右手边有一棵大梧桐树,顺着岔口便可上到通往应天寺的林间小道。

小路车少,人也少。鸟在林间穿越、啼叫,声音婉转动人。烈日高悬,但先晒到的是竹林和麻柳的树梢。

树枝随风作响,树叶的影子又在树干上晃动,枯叶落了厚厚一层堆在林下,无人踩过。

小路边有拆迁的废墟,只有为数不多的民居还在,保持了最先的石棉瓦房和土墙的状态,老妇居住其中。

田地里,花生和玉米在成熟。数处土枇杷结出密集、诱人的果子,无人问津。野鸟欢喜惨了。

这条安静的小路,几乎是和小溪相同的走势,水流的那一边,半山卫城别墅区异域风格的建筑,一眼可辨别出。

水流是属于牧马山灌溉渠的一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修建。人工水利的完善,使得牧马山包括种植二荆条在内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保障。

也正是伴随着牧马山灌溉渠的修建,一些古墓和遗址得以被发现。比如省博物院曾历时月余,“共清理了古墓24座”,仅东汉岩墓就发现了10座。

林间小路中,只看得到一些现代人的坟墓,直到突然遇到一块立牌,原来这里曾经是应天寺古窑址。相当神奇,仅仅是一个土堆,经过土堆的时候,你也经过了历史。

应天寺古窑址距离应天寺的距离在一公里左右。

据1966年发表在《文物》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1964年4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门组师生在成都附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两处古窑址,其中便包括此处。

双流县牧马山窑址在双流县城南6公里,牧马山西端应天寺附近,现存一大土堆。

1957年兴修牧马山水利工程时,灌溉渠道正好从土堆中间穿过,暴露出大量的釉陶片和制陶工具(支钉、支架、匣钵等)。

我们采集了一些标本,都是紫泥胎,青釉,有冰裂纹,易于脱落,有些似先上粉再上釉,釉挂在器上部……

古时,牧马山麓森林茂密,制作瓷器的黄黏土资源丰富。河运的发达,为窑场提供了燃料等其他资源。和应天寺相隔不远,位于新津花源的白云寺附近,也曾有白云渡窑址。

白云渡窑址距今1400多年,出土了隋唐至宋代的青瓷器。考古学家董其祥先生认为,其时代比邛崃什邡堂窑址的上线还要早一些。

顺着小路继续前进,人烟逐渐增多,有集中的民居出现。绕到寺庙的入口,蹬40级台阶,便进了应天寺内部。

先别顾着拍照打卡,赞叹连连,赶紧往右上角走,去斋厨区域购票打饭。斋饭十一点半便开始售卖,数个锅盆一字排开,能吃多少就打多少,售完即止。

往往是12点还未到,“连巴在锅边上的菜都被舀得一干二净。”吃到,吃不到,都是一个缘分。比如我的饭票,就只能留到下次再找机会去吃。

应天寺最早修建于梁天监年间,和唐僖宗的缘分,使得寺庙名声大噪。

唐僖宗离去,但他命宫廷画师为寺庙所画的壁画,以及30年后画师景焕在寺院西壁画上《西方天王及部从图》,引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精美壁画淹没在历史的动荡中。如今人们只能翻开《全唐诗》,从成都人欧阳炯所作的《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中感受到壁画的气韵。

……

唐朝说著名公画,周昉毫端善图写。

张僧繇是有神人,吴道子称无敌者。

奇哉妙手传孙公,能如此地留神踪。

斜窥小鬼怒双目,直倚越狼高半胸。

宝冠动总生威容,趋跄左右来倾恭。

臂横鹰爪尖纤利,腰缠虎皮斑剥红。

飘飘但恐入云中,步骤还疑归海东。

……

应天寺的金刚殿、玉佛堂、居士寮为燃灯古寺迁建。目前所看到的包括钟鼓楼等建筑,大多呈现出汉唐的风格,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仿古的做法。

这样的风格,在成都周边的寺庙中不多见。自然,应天寺除了烧香拜佛,也是拍照、享清静的好去处。

逛一逛,吃一顿素,去茶园小坐。上百年、上千年的实物痕迹不多,但节奏如往日缓慢。在古代,“山寺圣灯”便构成双流八景。其中的“山寺”,指的正是应天寺。

因礼佛而存在,因天子到访闻名。转到一个角落,没想到,应天寺还和诸葛亮建立起了关系。据说,有一口古井,是诸葛亮打的。

2019年,应天寺翻修五观堂,发现了这处古井遗址。虽然井壁塌陷了,还是有办法弄清楚年代。一查,“距今一千九百多年”。

传说当年诸葛亮在牧马山放养训练战马,周围居民饮水困难,他亲自查找水源,挖井供人使用。老百姓感谢他,便把他挖的井称之为诸葛井。

现在的井壁等是重建的,上了锁,搭建了棚子以供安全保护,还增添了净水设备。以前可不兴这样。

其实,很多寺庙都有不少故事和传说。

逛完应天寺,仅仅只需要坐两个站的地铁,在花源镇站下,还可以前往白云寺打卡,听那里的故事。

相传,元末明初,当地一位母亲无奈将孩子抱养给别人。一天,孩子因思念母亲,决定去看看,可惜面前的杨柳河波涛汹涌阻挡了去路。

突然,天空飘下一朵白云,小孩坐白云过了河,看了母亲。而后,他开始在杨柳河摆渡,再后,开始修建白云寺供奉观音大士。

在白云寺,如果你没有长焦镜头的相机,是拍不出小红书上经常刷到的那种——大佛站在牧马山山顶、正对公路俯瞰众生——的绝美画面。

倒也没太大关系,两种风格的寺庙,坐10号线,一站式耍完,浅徒步一下,还是千值万值。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