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者无敌》为例,探讨仁义概念(以《仁者无敌》为例,探讨仁义概念的观点)

最近,我抽用了一些业余时间,一口气全部看完了《亮剑》原班人马主演的大陆电视连续剧《仁者无敌》。看完此剧之后,我直呼过瘾,深深地被剧中老徐、凌飞、王亚竹等一大批共产党人的仁义精神所深深感动。一位深受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器重,曾手握中正剑,受过黄埔军校正规训练的国民党军人方为雄,就是被共产党人的仁义所感化,最终选择弃暗投明,改投到共产党的怀抱。在这部连续剧中,仁义的无敌、仁义的力量、仁义的精神在共产党人的身上真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宽以待人,许多仁义的故事也留给了后人千古不朽的美谈。孟轲的舍生取义,谭嗣同的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完整诠释了仁义二字。从中可见,这如千斤巨石般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立世的两块基石。

以《仁者无敌》为例,探讨仁义概念(以《仁者无敌》为例,探讨仁义概念的观点)

做人,就要做个仁义之人。仁是中国古代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里,在人的记忆中悄然地离去,只剩下满地残破不全的躯体,你心中是否会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呢。

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会顿生怜悯之心,忍不住伸出援助之手呢。如此想了,这样做了,那就是所谓的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你的一切言行举止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而人之所以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人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也就成了高山上那些永久无法融化的冰雪。如果让冷漠无情之心代替了热心,社会就会永远处于冰冻状态,那世上也没有了情感,没有了光明,没有了温暖。人人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试问这样的一个世界怎么会有人留恋呢?

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非草木,那就应当人人胸怀一颗仁善之心,让人间拥有真情。义的本义就是“仪”,它是从“仪”处演化而来的。中国人往往习惯于以一种平衡的原则来立世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人之行为规范的准则之一。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指的也正是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人是能够抵抗住各种诱惑,而选择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呢?

不能说,这样的人没有了,但可以肯定的说,那种背义之人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有点权势,有些社会地位的所谓特殊人物,比较容易会想到利用手中可以动用的资源去谋求一已之私利。哪怕是当局者原先并没有这个心思,但是他旁边的人或亲属外戚、江湖朋友也会使尽一切手段迫使其被动性地就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需看看现今官方上已经正式公布出来的,为世人百姓所知晓的政界高官就可以明白了。在这里,我不想去过多的剖析其存在的各方面原因。有一点我要说的,那就是他们之流最终堕落了,都是因为他们选择放弃了做人最起码的廉耻,也就是义。

拿震惊全国的“河南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一例来说,金库现金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涉案金额之巨让人嗔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见的。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仅是为了购买彩票,在小中了几次尝到甜头之后,胃口和胆子同时变得越来越大,频频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利向金库伸出黑手,将公家之财完全视为已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此案作案时间跨度之久而又不为人所先知,亦真是多多怪事。而案件中的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的管库员,也难怪结案后街巷众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可见,一个义字对人的份量有多么重。怀念毛主席时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时人心纯朴,讲究仁义。不知何时得以归来?当然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水平,现今之人还是不向往的,也决不可能回去的。否则,那又是走向另一极端了。

所以,仁和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仁和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们不仅是这几千年来不决于耳的回音,也应该是当今社会中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个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之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得到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