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推动人类价值观颠覆?电影中探讨兽性与人性的斗争(科技和人性的冲突)

怪 兽 电 影

全球院线寒冬期,有哪几位大将出战破冰?

从去年年底的《阿凡达:水之道》,到春节档的漫威电影《黑豹2》《蚁人3》,清一色是标准的好莱坞大片。

刚在香港上映的《疾速追杀4》,在豆瓣的评分创系列新高。

科技革命推动人类价值观颠覆?电影中探讨兽性与人性的斗争(科技和人性的冲突)

纵观影史,票房前十的电影都代表着当时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说明观众永远吃好莱坞那一套,永远看不腻银幕中的剑与魔法。

怪兽电影是好莱坞经典类型片的一种,怪兽形象的迭代更新,毋庸置疑展现了光影工业的进化。

“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在1912年拍摄了《征服极地》,其中巨型冰雪怪是电影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怪兽。

1924年德国史诗《尼伯龙根》被弗里茨·朗搬上大银幕,喷火巨龙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是影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1925年,根据柯南·道尔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失落的世界》中,大猩猩、恐龙等巨型怪兽组团出现,给此后的怪兽电影提供了范本。

1931年詹姆斯·惠尔执导的《科学怪人》建立了经典的“弗兰肯斯坦”形象,更为怪兽电影注入了关于宗教、哲学等领域的辩证思想。

而1933年,当梅里安·C·库珀的金刚登上帝国大厦,肆虐纽约时,人们仿佛回到了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的时刻,被银幕上的巨大怪兽所震撼,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1933版《金刚》

从此怪兽电影开始涌现:《哥斯拉》《大白鲨》《异形》《侏罗纪公园》《指环王》等系列。

1933版《金刚》代表了当时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平。

1933版《金刚》的制作模型

金刚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雕塑和巨型塑胶模型,抱着女主角的手臂模型足足有八米长。

但由于技术所限,无法对金刚的表情与情感进行刻画。

1976版《金刚:传奇重生》

1976版《金刚:传奇重生》则将模型动画艺术推向了巅峰,特效团队凭借此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特别成就奖。

该版金刚是当时最昂贵的模型,拥有从最小的45厘米到重达6吨的原比例模型,在画面呈现效果上更逼真灵活。

该版金刚可以拥有人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模型技术的进步。

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于4月27日 21:15播放《金刚:传奇重生》,敬请期待。

2005版《金刚》

2005版《金刚》的制作时间是拍摄时间的十倍,该片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三项制作大奖。

导演彼得·杰克逊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模拟、绿幕提取等技术,展现了先前版本无法达到的壮丽场景。

2005版《金刚》剧照

最令观众难以忘怀的,是金刚那饱经沧桑的眼神,不禁让人试图从中解读出什么。

金刚丰富的面部表情是由“动作捕捉第一人”安迪·瑟金斯演绎的,这才让我们看到了金刚的柔弱和孤独。

2005版《金刚》中安迪·瑟金斯的表演

“我相信令观众动容的是演技,而不是特技效果。在银幕上你看到的是只猩猩,但是是因投注了演员的精力而变成有灵魂的猩猩。”

安迪·瑟金斯饰演《猩球崛起》中的凯撒

安迪·瑟金斯还扮演过《指环王》系列的咕噜,以及《猩球崛起》系列的凯撒等经典银幕角色。

如果说是技术的浪潮推动了《金刚》系列的成功,那其中的人文则造就了《金刚》的伟大。

影史留名的怪兽,和传统剧情中的反派不同,它们通常有一些身不由己的背景,因此使观众与其共情,有着相当分量的人文关怀成分。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直以怪兽电影著称于世,《刀锋战士2》《地狱男爵》《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水形物语》部部经典。

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作品《水形物语》

《水形物语》更是在当年大放异彩,获奖无数。

女主角设定为一个孤僻的哑女,她从世界获得了满满的恶意,只有在鱼人面前才能作为一个正常女性存在。

电影贯穿着一个质问: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金刚》营造奇观景象的同时,也解剖了社会,因此,每一时期的金刚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诉求。

1933版

金刚

《金刚》诞生于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惊心动魄的奇妙冒险暂时解除了人们的恐惧,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的梦境。

除此之外,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

在就业上,白人感受到黑人威胁到他们的经济地位,促成了白人为捍卫男人尊严,以白人女性保护者的姿态来与黑人对峙。

1933版《金刚》剧照

在1933版映后的电影小说中有着这样的描写:

“黑黝黝的金刚用巨掌剥下金发美女的薄纱,她惊恐地呼救,不要让这肮脏的野兽碰到她一根汗毛。”

金刚在这里是一个强行征服金发美女的反派形象。

代表着原始社会的黑金刚,在帝国大厦顶端与飞机搏斗,最终被击败,白人男子重新夺回金发美女的场景,毫无疑问会满足种族主义者的内心欲望。

1933版《金刚》剧照

有趣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最喜爱的电影就是1933版《金刚》,而该片在德国直接被命名为《金刚与白种女人》。

《金刚》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具有丰富的解读内涵。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相当严格,为了票房,电影中往往充斥着软色情。

格雷姆·克利福德导演作品《弗兰西斯》

弗兰西斯·法默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她拒绝被好莱坞导演视作赚钱工具,从而被雪藏,最后被关进疯人院。电影《弗兰西斯》就改编于她的真实经历。

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于4月16日 21:15播放《弗兰西斯》,敬请期待。

《金刚》的女主角一出场就是个偷苹果的漂亮金发女孩,毫无出身背景介绍,完全只是个充当金刚与人类冲突的工具人。

1933版《金刚》剧照

她除了用夸张的肢体扭动展现曼妙的身材之外,就只剩下尖叫了,进而满足了观众对女性的色情幻想与控制欲。

1976版

金刚:传奇重生

而在1976版《金刚》中,人类进入骷髅岛的目的从拍电影变为了寻找石油,显而易见,这结合了上世纪70年代让全球忧心忡忡的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同时,影片开始对人类无限制追求商业价值而不断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反省。

影片中的动物学家一再要求将金刚送回家乡,显现出了尊重自然的意识。

得益于特效的进步,我们能清晰地看出这一部金刚的兽面与人心。

1976版《金刚:传奇重生》片段

金刚的性格有了进一步刻画,它不再是一个仅有原始力量的反面形象,还有着七情六欲和对爱奋不顾身的盲目。

女主角对金刚的态度开始趋于复杂化,除了对金刚的恐惧之外,她开始感恩金刚的舍命相救。

1976版《金刚:传奇重生》片段

值得一提的是,1933版的结尾处理,是金刚站在帝国大厦上被人类射杀,1976版结尾的战场则从帝国大厦转为了世贸双子塔,这一改动极具人文色彩。

导演约翰·吉勒明说:因为站在世贸双子塔上看到的风景更像是金刚的家乡骷髅岛,金刚要在死前和心爱的安一起再次重温曾经的感动,重温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2005版

金刚

2005版《金刚》剧照

2005版为《金刚》系列风评最佳的一部,在这更为精致的造型背后,人性与兽性的角逐更加激烈。

因为女权思想崛起,该版一改之前的软色情,让女主角有了自己的思想,导演也把金刚与安的情感变得纯粹且真挚。

金刚常年处于孤独之中,而安的到来让一潭死水掀起波澜,一起欣赏落日夕阳的美丽激起了它对美好的共鸣,安告诉金刚那是“beautiful”。

2005版《金刚》剧照

之后,金刚在大街上疯狂地寻找安,看到安向它走来时立刻安静下来,尽管处境充满危险,但它同样陶醉于重逢的喜悦之中。

影片结尾,金刚带着安爬上城市里最高的建筑物帝国大厦,为的是再和她一起看一次“beautiful”。

2005版《金刚》剧照

2005版通过这段人兽恋,对人性的异化进行了反讽与批判,演绎了一个英雄被一群懦夫合力杀死的故事。

哥斯拉

《哥斯拉》是少数能与《金刚》媲美的大IP,原因就在于其中相同深刻的人文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左右,美国在日本以东南太平洋海面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频繁进行核试验,在附近海域进行捕鱼作业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不幸受到强烈的核辐射影响,造成23名船员全部受到严重的核污染,1名船员死亡。

这起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东宝电影公司的几位导演,圆谷英二和田中友幸参照金刚、恐龙、鲸鱼和鳄鱼的形象设计了哥斯拉,本多猪四郎因早年去过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目睹过核爆后那人间地狱般的惨状,与编剧香山滋一起写出核怪兽诞生的恐怖,并且充分地融入反战和核恐惧的主题。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世界上唯一受到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民众对核武器和战争怀着既恐惧又迷茫的复杂情绪。

本多猪四郎导演作品1954版《哥斯拉》

这从哥斯拉的出场设定中不难看出,科学的双刃剑属性表露无遗,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反思。

在第一部1954版《哥斯拉》的结尾,山根博士带着哀痛低语:

“哥斯拉肯定不会只有一只,只要核试验继续进行,就会有新的哥斯拉在世界某处出现。”

这不单是一句电影角色的独白,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充分体现了浓重的反战、反核的情绪。

罗兰·艾默里奇导演作品1998版《哥斯拉》

1998年,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美版《哥斯拉》,讲述了一只大蜥蜴受到核辐射后变成了哥斯拉,并闯入曼哈顿,人类团结一致消灭入侵怪兽的故事。

但在上映之后,这部《哥斯拉》被老东家日本东宝嫌弃,不承认该片是《哥斯拉》系列电影。

在日本系列电影的设定中,哥斯拉是神一样的存在,核武器也不过是它的零食而已,寓意哥斯拉代表大自然本身。

反战反核精神在1998美版中荡然无存,只能算一部流水线“爽片”。

加里斯·爱德华斯导演作品2014版《哥斯拉》

好莱坞又在2014年再度重启了《哥斯拉》,恢复了日版设定,强调了核辐射带来的生态危机。

但它脱离了日本本土的叙事感,拯救了美国城市,这种充满了美式“超级英雄”设定,让哥斯拉变得像《侏罗纪公园》里满世界乱跑乱咬的恐龙,彻底沦为纯粹的视觉怪兽。

2014版《哥斯拉》剧照

其实这也是时代所趋,正像文章开头所讲:观众依旧吃好莱坞那一套,永远看不腻银幕中的剑与魔法。

在漫威电影宇宙侵占观众视野时,其他几家大厂也开始纷纷自救,开始模仿创立了“怪兽宇宙”。

怪兽宇宙是一个以哥斯拉与金刚为主轴的怪兽电影系列,电影的发行商为华纳兄弟,制片商是传奇影业和东宝,2014版《哥斯拉》就是该宇宙首部作品。

现如今已有4部电影面世:

《哥斯拉》(2014版)

《金刚:骷髅岛》

《哥斯拉2:怪兽之王》

《哥斯拉大战金刚》

怪兽宇宙的第二部2017版《金刚:骷髅岛》虽数字技术运用更加精湛,但金刚的形象却被削去了复杂性,变回了原始的史前巨兽。

环保和反战的主题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取而代之的是炫酷的动作场面和机械的文戏。

2017版《金刚:骷髅岛》剧照

张艺谋曾在采访中说过对数字特效的看法:

“我觉得现在已经没边了,谁有钱谁就做,想做多大做多大。再往后五年呢?再往后十年呢?我认为这一类的电脑特效到了一个程度会饱和,其实大家看着看着就腻了。”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特效只是为了讲好故事的工具。

乔治·梅里爱之所以被称为电影造梦者,不光是因为他开启了视觉上全新的感官体验,最重要的是他把梦变得可视化。

乔治·梅里爱导演作品《月球旅行记》

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使得人们对月球冒险有了更具体的遐想与憧憬。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E.T.》展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善良,以及他对现实的期待。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水之道》蕴藏着环境保护的命题,以及他对海洋深沉的爱。

若不能打动人心,终究只是华丽的泡泡,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即将播出:

《金刚:传奇重生》 4月27日 21:15

文|Tea

编辑|福尔魔歌、Tea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