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的家庭”(我儿时的回忆)

“我儿时的家庭”(我儿时的回忆)

父亲1952年生,今年70岁,母亲1957年生,今年65岁,古稀之年还在田地间劳作,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未歇,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种,春华秋实,往往都是靠天吃饭;忙完田里忙牲口:养牛、养猪、养鸡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了一辈子,是中国优秀农民的代表。现在老了,叫不要种了,但还是坚持种一些田地,如果不种,他们会觉得太可惜了!这种对土地心心相惜的感情,是彼此价值存在的证明。他们不是优秀的父母,也有很多坏脾气,但他们用朴实勤劳的双手养活了我们,平凡而伟大。

他们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是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吃不饱的饥荒中度过了童年、青少年。父母79年结婚,第二年生了我姐,第四年生了我。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更加严重。期望越大,失望最大,我的出生让父亲深深的叹息与无奈,把不甘和怨气都撒在母亲和我们身上,我的童年是在胆小和不安中长大的,潜意识里好像是我的错——因为我不是儿子,让父亲抬不起头来;骨子里烙下了深深的自卑心理。那时的计划生育抓得很严,一家只能生两个,有些地方,头胎是儿子就不能再生了。想拼儿子的父亲也不死心,找了几个算命先生都跟他说:起码要生到第5个才会是儿子,父亲才断了生儿子的念头。

1982年,刚好农村分田到户,集体劳动解散, 父母也和爷爷奶奶分家:除了母亲陪嫁的几样家具,就分到一个煮饭的铁罐,一担谷子和一小瓶油,一间正屋,和后面配的只能放一张床的小木房,真是家徒四壁啊。好在分田到户了,父母勤劳肯干,两口子攒足了劲干活,没两年生活就有了起色,我三岁时,便开始平屋场、修新屋。 那时父亲年轻,修木屋用的柱子和横梁,全都是从外婆家砍的,那时还没有通公路,几十根杉树,都是和亲戚们从七公里外的大山上抬过来的,小一点的母亲就用背笼背。条件艰苦,但亲戚邻里都很团结,遇到大事小事免费帮忙,只要供饭就行。很快半年左右的时间,三间木瓦房就盖好了,又过了一年,院子铺上了石板,家有余粮,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闲下来,父亲总是在别人的眼中,觉得低人一等,没有儿子成了父亲的心病。

后来上学了,我和姐在学校基本都是名列前茅,父亲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1997年,我们是湖南省初三考中专包分配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农村孩子最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惜成绩都差了几分,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这一年的夏天,父亲积攒已久的心病瞬间爆发,骂我们是没用的女儿,骂我妈不会生儿子…..,家里的气氛沉默到了极点,七月的心情就像寒冬一样冷。整个暑假我都没和父亲说一句话。后来,在小姨的劝说下,快要开学的时候,还是让我们上了自费的中专。

中专三年最后一期,我姐和同学们先去广东东莞工厂实习了,我和另外几个同学想考大学,就在学校复习。姐姐才出去一个月,就病倒了,当时挺吓人,被怀疑是白血病,后来确认为药物性皮炎,全身红肿脱皮,估计要个把月才能治好,我和学校的邓老师把他从东莞接回来,在县城的医院治疗。

好了之后,一天早上我送姐姐回家,坐在回乡的大巴车上我睡着了,醒来之后,已经是第三天了。原来当天上午10点多,车子从桥上冲破护栏,掉下了30多米高的河边,当时就没了5人, 我差点就是第6个。司机和他父亲都死了,最要命的是这车的保险刚过两天,司机家就剩孤儿寡母,没有赔一分钱。当时县医院怕我颅内出血,要做开颅手术,老师跟我父母打电话说的时候,我爸都吓傻了,母亲说他当时就瘫坐在地上,不停的说:“天啦,该怎么办!”母亲倒是坚强,说不管怎么样都要想办法治好。幸好检查没事,治疗花了三万多,两个姨妈借了三万,伯父组织家族的亲人捐了几千块,学校也捐了一些,我们在学校买的10元钱的保险赔了2千,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总算支撑过来了,我和姐也是捡回了一条命。

而父亲却被几万块钱的账压得没了气势,整天在我们面前唉声叹气,时不时说我们怎么这么命苦,以后日子怎么过。 就这样,我的大学梦因为没钱也就破碎了,2000后10月,我们都选择到广东打工,姐和小姨他们去了广东普宁,我去了深圳。

我在深圳呆了十年,姐姐打了三年工,2013年也就回家结婚了,同年底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乡邻都笑父亲回本了,老父亲的心态也温和了不少。而我在深圳的前几年,收入都还了债,后又参加成人高考,花钱在深圳大学上了三年的夜大,基本也没存到钱。这期间回了几次家,老父亲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赚了多少万回来,而没见你赚到钱,满嘴的抱怨和不满,深深地伤了我的心。很怕父亲攀比,我就不愿回家。2007年没回家,2008年又因湖南大雪没能回家,平常都是打电话问候。

2009年的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整夜不能睡,还吐血,检查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损坏,必须尽快做手术更换,不然随时有生命危险。我原本以为,家庭经历了生死,生活会一帆风顺,但生活又给了重重一击。这病不能拖,咨询了相关医院,最后决定到湘雅二院做手术。父亲是六神无主,姐姐当时全职带娃,姐夫工资都不够养家,筹钱的事就落在我头上了。我当时所在的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老板、同办公室的同事都捐了款,又向姨妈借了点,终于把款项凑齐了,母亲在2009年的10月9日,成功置换了二尖瓣,前后差不多一个月,花费8万多,母亲的命算是成功保住了。我妈这病,其实是累出来的,也是生闷气郁结久拖所致。母亲没上过学,但自尊心强,常年与父亲斗气,是憋出来的心伤。

我在深圳又呆了2年,终于把账还清了,这半生,感觉都是在还上辈子欠的债。后来结婚生子,回家带娃,为了省钱买房,在娘家呆了一年半。这期间父亲倒是很乐意帮忙带外孙,改变不少,但母亲却很唠叨。两个娃磨得我身心俱累,好在有父母的帮忙,才熬过了那段初为人母的岁月。父母再怨你,但他们还是会朴实地为你付出,这大概就是中国父母爱的方式吧。

年少时,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拼了命想逃离原生家庭,或者把自己童年的伤深埋在心底,生怕别人撞破自己认为不堪的过往,用伪装来粉饰自己的形象;人到中年,才发现,学会与自己内心和解,承认家人和自己的不完美,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拥有积极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更能让孩子终生成长的根基。

一晃,孩子都上小学五年级了,十多年的婚姻也是熬过来了。这期间,买房装修、孩子成长、婆媳矛盾、婚姻危机都经历了个遍,走入中年,回首这一路,走得也是坑坑洼洼,好在都熬过来了。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有空多想想怎么赚钱,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待育孩娃,成年人的底气是钱给的,什么爱恨情仇,都不过是一时的情愫,不必囿于其中而不得解脱,学会释怀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无论父母与子女间有多大的怨恨,作为子女,还是要学会理解与沟通:他们老了,思想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要求他们跟我们有一样的思想境界,但他们曾经把最好的给了我们,一定要跟他们多沟通,家庭没有解不开的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老了,唯愿父母们晚年健康、平安、幸福。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