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了)

一、发现海洋公园细分市场

这两天,一位热衷于带娃去迪士尼的朋友问我:你知道上海新开了一家海洋公园?我想有空了去看看,听说不错。她问完后,倒是勾起了我的兴趣,印象中确实有那么一回事,那就具体查查吧。一查,我的乖乖,来头还不小呢。

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了)

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圣亚海洋公园能否反超老二了)

上海的这个公园全称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位于浦东新区滴水湖附近(即原上海南汇地界),母公司是海昌海洋公园,在香港上市。作为中国20年海洋主题公园巅峰之作,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围绕海洋文化特色,分为人鱼海湾、极地小镇、冰雪王国、海底奇域、海洋部落五大主题区和极具特色的海洋主题度假酒店。园区还上演《海豚奇缘》、《虎鲸物语》、《海狮特快》3个大型动物互动表演场,建有南极企鹅馆、海兽探秘馆、冰山北极馆、海底世界馆、火山鲸鲨馆和珊瑚水母馆六个大型动物展示场馆,除了海洋梦幻花车巡游、魔法奇航彩船巡游,同时上映《时空之海》和《极地总动员》两大原创超感4D影片。

看完我都有点心动,溜娃又有新去处。看到这么牛掰的公司不在A股上市,要投资似乎也有点麻烦。慢着,我想起来了,咱们A股好像也有一家主营海洋公园的上市公司,一查果然有,那就是大连圣亚。

1、海洋公园的IP特征

国内主题公园的热潮推动着主题公园游览模式的转变,从器械、设备游玩到对周边衍生产品的深度体验,内容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可以说,在主题公园的争霸战中,IP是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开业40年的香港海洋公园也开始设计全新海洋动物卡通人物吸引游客,可见IP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圣亚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大白鲸计划”,显露出了难能可贵的决断力和前瞻性。

“大白鲸计划”上游发力原创海洋主题儿童文学,中游开发动漫、影视、舞台剧、游戏及动漫衍生品,下游建设运营室内儿童乐园和海洋主题公园。只是几年下来,成功落地的儿童乐园数量仅为30多家,进展缓慢,对公司营收的贡献率并不高。公司也表示:做文化是慢工夫和笨工夫,上、下游的时间差和相互衔接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

IP作为打开主题公园二次消费通道的阀门,同时也是国内一众主题公园不能轻易攻克的难点。这里提一下我熟悉的宋城演艺,在杭州宋城景区开设“宋礼”旗舰店,产品形象来源于杭州当地历史人物、《宋城千古情》人物,融合了杭州特色元素,产品品类有服装、文具、各类摆件、生活用品等。公司表示:总体销量超出预期。当然,文化需要慢功夫,变现需要时间,如何讲好故事,不管是对大连圣亚还是宋城演艺等一干同行都是任重而道远。

2、海洋公园的技术壁垒

作为主题公园的一个分支,海洋主题公园对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海洋动物的保育和繁殖构成技术方面核心,这也是海昌和圣亚在管理之外另一处关键竞争。据了解,海洋及极地动物的保育技术是海昌的核心竞争力,设有生物保育中心,并研发生物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和珍稀极地海洋生物营养复合保健品。圣亚的企鹅和斑海豹繁育技术国内领先,大连圣亚极地世界是国内成功繁育企鹅数量最多的单体场馆。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大众动物保护观念的进步以及动物保护组织的施压,海洋动物表演对于海洋主题公园而言潜存一定的风险性。这对海洋主题公园摆脱门票依赖,挖掘海洋文化、发力衍生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些年海洋公园不断迭代,从最初的单体水族馆发展至今,形成了在海洋动物饲养繁育、展示、表演的基础上,配套综合性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设施。

3、海洋公园的发展空间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数量以及人均占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平均每2300万人才拥有一个海洋公园,欧洲、北美、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490万、400万和210万。由此可以判断,海洋主题公园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咱不多谈文化消费、消费升级情况下,海洋公园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先看看同属于主题公园类的企业,华强方特和宋城演艺2017年收入分别为38.6亿元和30亿元,而且还是不断稳定增长。2017年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年收入分别为3.45亿元和16.8亿元,就这么简单粗暴的理解,海洋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重要分支,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低基数的大连圣亚。

二、海洋公园市场的德比争霸战

讲大连圣亚,必然要讲到海昌海洋公园,实在太多可以比较的地方,后面咱们捏在一起说吧。很有意思,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都起步于大连,堪称同城德比啊,只是大连圣亚一直处于常年老二的位置。

说起来,大连圣亚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大连圣亚成立于1994年1月,2002年上市,前身为大连圣麦尔索海洋世界有限公司,是东北旅游业首家上市公司。而海昌2002年第一家海洋公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开业,2014年在港股上市。

早上市的大连圣亚,并没有将资本融资优势发挥出来,就开业项目来看,圣亚对海昌也只能是望其项背。目前,海昌在大连、烟台、青岛、成都、天津、武汉、重庆、上海共计有9家已经投入运营的主题公园,在建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和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基本完成在环渤海、华中、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主要区域的战略布局。

而大连圣亚开业的项目只有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和哈尔滨圣亚极地馆。当然圣亚也不甘落后,2016年左右加紧追赶老大的步伐,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布局了杭州、千岛湖、镇江、厦门、昆明、三亚和营口,造成的结果就是负债率加速上扬,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

反映在营收上就是,2017年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年收入分别为3.45亿元和16.8亿元,这差距不是一点点,要撵上需要点功夫。

反映在盈利能力上就是,2017年大连圣亚和海昌海洋公园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和2.79亿元,其中,圣亚净利润同比涨幅65.3%。考虑到2016年度圣亚出现了此前五年内净利润的首次下跌,跌幅为21.9%,就不难理解,就是基数低了,所以这个同比涨幅也有点失真。

另外,两家企业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差距和营收一样也在5倍左右。说明两家的运营反映出来的获利能力差别不多。

三、资产扩张的模式之变

通过上面的简单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只要项目不断落地,营收和净利润都是同步增长。那为什么海昌海洋公园项目推进那么快呢?

其实在扩张的模式上,海昌和圣亚采取的都是轻重结合,但在具体的打法上有所不同。可以这么理解,海昌在全国布局暂告一段落后,侧重点由“重”转“轻,截至2017年末,海昌在全国范围内共计落地管理输出项目29个”;圣亚伴随着“大白鲸计划”的实施,一批轻资产项目落地后,侧重点已由“轻”转“重”,比如圣亚技术管理输出项目有芜湖新华联大白鲸世界海洋公园和淮安龙宫大白鲸嬉水世界项目。对于主题公园类企业,往往就有扩张模式轻重的选择,这点在宋城演艺上也很明显,最近佛山千古情由轻资产变重资产,可以看成公司转“重”的一种倾向。

对于圣亚,要赶上甚至超越行业老大,重资产扩张势在必行,但是对公司的资金的要求比较高。圣亚所有的在建项目中,仅杭州、千岛湖、厦门、三亚和营口五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就达33.49亿元,涉及银行贷款21.4亿元、利息1.32亿元,而2018年三季度公司的总资产也就在16-17亿元,货币资金约为1.7亿元,不断减少,而在建工程累计达3.59亿元,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新增项目建设投资。

2017年圣亚定增失败也意味着资金压力的加剧。该轮定增开启于2016年11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88亿元,主要用于镇江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最终,2017年7月,由于“再融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发生了诸多变化”,定增告吹。此后,圣亚转向通过基金方案推进融资,镇江、营口和昆明三个项目拟定基金总规模为30.5亿元。目前来看,圣亚还没有受到资金链潜存风险的威胁。

四、公司估值

最后还是看看公司目前的估值如何?

纵看历史,PE不算贵,但是PB没有低估,这固然ROE大幅提升的原因,但不是我们轻易买入的原因。

在传统海洋观光时代,海昌抢先一步圣亚布局全国,拔得头筹。不过在旅游IP的打造、消费体验、产品供应、跨界融合方面,圣亚一直不懈努力,在旅游产业迎来大发展的当下,35亿市值的大连圣亚面对62亿元市值的海昌海洋公园,其业绩弹性也更大,大连圣亚能否老二逆袭,让我们拭目以待。

(奶爸看投资)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