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由来(大暑节气:夏至后的炎热时期)

大暑节气:夏至后的炎热时期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就是大暑节气,此时天气异常炎热,人们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那么,大暑节气的由来和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关于大暑节气的由来和历史,其实与夏至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古代,夏至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夏至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全年最高点,由于地面反射、辐射和吸收的过程,导致了充足的能量输入,使得地面温度开始上升。而夏至之后,由于太阳的直射点不断南移,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了一个炎热的时期,这就是大暑节气的来源。

据《逸周书》记载,大暑还曾经被称为“伏毒”。伏毒一词来源于古代医学,意为“毒气潜伏”。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的体内对毒素的抵抗力下降,有些病毒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容易导致疾病的爆发。因此,古代医生认为这个时期人们需要特别警惕身体的变化,避免染上疾病。为此,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如煮鸡蛋、熏蚊香、扫除房屋等,就是为了祛除“毒气”。

另外,在唐朝时期,大暑还被称为“小暑尾”,预示着夏季即将结束。因为在清代之前,二十四节气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是根据天文现象、气候变化和黄历等多种因素进行计算,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大暑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后来,清朝官方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时间和名称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体系。

大暑节气由来(大暑节气:夏至后的炎热时期)

总之,大暑节气的由来和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代表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也预示着人们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健康,并进行一系列预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暑的含义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其重要性与价值依然不能被忽视。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观号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alexguanghui@outlook.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